逐渐把市场搞乱了拉低了整个国家的管理水平。
这是不争的事实,私人老板,第一目的就是赚钱。
自然是能省则省,不说偷工减料这些大问题,单就管理上,也是能省就省。
五六十年代大修水利的时候,大家活还能吃上白面馒头,菜里还有肉。
现在,四十年过去了,去工地工人食堂看看,很多还不如五六十年代的伙食标准高。
过去五六十年代,国企的时候,工地管理,分工明确,很细致,总指挥、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工程师、施工员、技术员、仓库管理员、专职水电工,保卫科、这些岗位都非常齐全。
可是到了八十年代以后,私人老板承揽工程,肯定不会设置这么多岗位,在他们看来,有个能看懂图纸的技术员,有个自己人当仓库保管员就足够了。
一下子节省十几个工作岗位,在很多人看来,这能节省很多钱。
私人老板也确实因此挣到了更多的钱。
于是大多数人都把这当成了真理。
有些人开始叫嚣,还是私人老板有本事,人家会管理,会赚钱。
国企机构臃肿,干工程安排那么多不需要的工作岗位,是浪费国家的钱,如此云云。
适逢国企改革,大量国企因为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下岗大潮汹涌。
这样的论调,市场更足。
以至于,更多人,感觉好像干工程真的是这样,不需要那么多人,有个技术员,有个抗二梁的领着干活,再有个嫡系负责仓库采买就够了。
可是,这样真的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