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页

他们的经验,更多是来自于书本,来自于他们国家对工程的法律上。

而中国的专家则不一样,在场的这些专家,谁要是没干过三四十个工程,都不好意思来参加这个研讨会。

而且这种差距,在未来会越来越大。

第三百四十五章 终于好了!

余庆阳没有去打搅大家的讨论,这样挺好,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干。

虽然余庆阳自然自己也是专业人士,可是在工程领域,余庆阳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比这些专家厉害多少。

他厉害的地方只是比他多了二十年工程上的见识,而不是技术和工程管理。

余庆阳也不着急,坐在那里听他们讨论,其实也挺涨见识的。

这些老专家,讨论的时候可不单纯是就某一工序该怎么干,去干巴巴的讨论。

他们总会把自己干过的某一个工程,自己感觉最出彩的工程拿出来举例说明。

顺带吹一下自己的光辉岁月。

一个工序,总要夹带着十几个精彩的故事,最后等所有参与讨论的专家,把自己的光辉经历吹完,才能最后确定下来。

听着老专家们吹嘘自己的光辉岁月。

余庆阳发现一个问题,不是中国没有管理制度,也不是中国人不会管理工程。

五六十年代的水利工程,管理绝对比现在要靠谱。

只是,八十年代以后,大量的私营老板涌入建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