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几个人,能够管理好工地?
能够把控好质量?
能够避免浪费?
在一切向钱看的年代,谁还管质量,谁还管浪费,谁还管安全,好像还真是这样,这是所有工地普遍存在的现象。
包括许多国有施工企业,也跟着学,尽量少安排人。
安排多了,会被人说浪费国家的钱财。
哪怕真浪费了,那也是私底下的浪费,明面上,谁也不敢背这个名头。
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建筑市场,工程行业算是从八十年代开始,走入歧途。
在国内一说搞工程的,大家都在潜意识里把他和开矿的归类为一类,有钱人,暴发户。
总之很少有人把干工程当成技术工作,当成体面的工作。
这个应该也算是一种劣币逐良币的现象吧。
当然,后面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出台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建筑市场。
只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直到余庆阳重生回来,建筑市场依然不是那么规范。
也只有大型工程比较规范。
其实,在这方面,不光是国内,换到国外也一样。
只是国外,美国、德国、英国这些国家的法律比较健全。
建筑公司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克扣工人的伙食和住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