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页

“或许只能考虑两段式的加工布局了——国内找个工厂委托加工也好,自己弄个挂靠的电子厂也好,把‘不需要用到z80款cu’的半成品造出来。然后运到日本。在日本再以港资公司的名义,弄个小规模的装配车间、稍微雇几个工人。这些人只负责把cu焊到电路板上、然后烧制程序并整机检测,然后包装供货。这样用不了多少人,日本这边工资高也就忍了。说不定将来还能发展成一家提供售后服务型的本土小企业。只要销量撑得住,成本不是问题。”

顾骜也被自己的脑洞折服了。

如此一来,离开日本之前,他只需要考虑如何在这儿发展一个代言人,并且搭建起一个检测装配的小车间班子,以及弄到一批z80芯片的进货授权。

还是缺乏常驻日本的代言人啊。

“不管了,先把第一批z80的货源弄到手,这玩意儿还不卖给个人用户,必须是申报过用途的企业客户。美国人还真是管得宽呐,拿了钱还不卖货,唯恐被敌对势力拿去干坏事。”

第125章 我重重地来了

8月12日,一个星期天,顾骜在无法再拖延行程的情况下,几乎是踩着dead-le回到了国内,初步汇报了谈判工作。

回来之前,他去香江绕了一圈,把贺子强律师送走了,也跟林国栋面授机宜谈了很多增资、扩大经营权限、注册在日全资子公司的事宜。

从西角友宏那里弄来的东西,顾骜并不能马上投产,因为要移植降低成本和修改、跟上时代的进步,所以至少一个多月后才能下单。再晚的话,顾骜也怕其他日本厂商真的自己摸索出“射击游戏”这个街机概念,那他的赚头就小了。

毕竟随着基础技术越来越成熟,总会有人发现射击游戏的前途的,蝴蝶效应拖得了半年,却拖不住历史车轮的整体大势。

同时,顾骜也在香江商界溜了一圈,试图寻找肯在他买回来的日本电影上、花钱做贴片广告的商人。

如今的日本品牌,不管是松下还是东芝,肯定是不肯在中国的影视市场上投放广告的。

因为都要凭票进口,有多少就能卖掉多少。而且日资也还没到建立在华代工厂的程度,不可能供应本土化、不要外汇的好货。

而港资就不一样了,许多港资品牌,几乎是第一批进驻深市特区蛇口工业区的,而且是实打实地设立生产工厂——因为免税工业区才三个月,所以技术含量高的工厂还没开起来,最大的两家只是鳄鱼和金利来,也就是港资名牌的服装厂。

这两个牌子把厂子开到内地来之后,面料、机器和工人都是花人民币在内地直接买和雇的,不需要用到外汇,所以是“用人民币赚人民币”的性质,可以敞开了开工,这点就跟日系牌子有根本性的立场差异了。

因为内地人对港货名牌的盲目崇拜,金利来的内地版虽然售价比本土化没牌子的成衣要贵好几倍,但依然会受到人们的追捧——只要它能够让潜在消费者知道、“我是香江来的牌子,穿我就代表时尚”,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