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

“没什么。”

陈若若笑着摇摇头,从本山君的手里接过湿巾马马虎虎的擦了几下,然后套上塑料袋走进板房教室。

说实话,因为本山太爱干净,所以他们俩在外面处理身上的泥巴已经耽误了十多分钟。

不过,苏拉中学针对于“迟到”这个问题已经习以为常。

孩子们毫无时间观念,学校经常是没有铃声的,上下课都需要靠老师自觉掐时间,有些年龄和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会因为上课时间过长,而突然起身来回走动,要么就直接跑去球场踢足球。

陈若若指着破旧黑板上写好的英文,念出来:“y drea”,然后开始跟底下的学生讲解这句话的意思。

原定的作文课被陈若若上成了口语课,大部分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弱,甚至不敢开口说英文,有时老师教的他们都懂,写出来也能让人看明白,但是一用嘴巴讲话却是错误百出。

女学生举起了皱皱巴巴的手指,那双乌溜溜的眼睛快速转动着,皮肤之下的白色牙口十分明显:“我要去中国。”

她用不太标准的发音及其认真地说出这句话。

“我的梦想是去中国,那里的宗教信仰自由,爱情有保障,是可以一夫一妻制的国家。我的妈妈是爸爸娶的第四个老婆,家里很穷,哥哥才15岁就要靠种芒果维持生计。姐姐嫁给了村外小卖铺的爷爷,她是那个爷爷最年轻的老婆! 我不想以后也这样……有些妇女到了30多岁挑不到合适的人还是会嫁给那些已经有了妻子的丈夫们。”

陈若若是第一次来苏拉中学教课,想必这位女孩嘴里说的关于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是晴天普及的,但也只是点到为止。因为一旦保证不了孩子能走出贫困村,希望的种子还是不要埋藏过深。

“你才刚刚12岁,有这样的梦想很棒,但这个梦想实施起来并不容易,老师给你的建议是努力学习知识考上好的大学,尽自己所能去寻找幸福的生活,或许能够离目标进一步。”陈若若很慢很慢的说,生怕女孩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

感性使然,她不想打击这个孩子。来中国比从贫困村走出去还要困难,再者说,当下的环境里,能上大学的人寥寥无几,不少人止步于中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