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康说不出话了,他还年轻,自然是考过大学的,只是大学的竞争如此的激烈,即使是有资格教初中生的乡镇教师,也不容易考上,连续落榜以后,刘康也就绝了考大学的心思。
而现在,看到这么多学生考到了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分数,刘康心里却是憋了一口气。
“今年的分数线,不可能这么低。”刘康不与杨锐争辩,斩钉截铁的道:“我把话放在这里,你们想怎么报就怎么报,到时候滑档了,别来学校哭鼻子。”
“如果分数线就是这么低,同学们因此浪费了机会,你又怎么说。”
“我能怎么办,这三两肉丢给你煮汤好了。”刘康一副光棍姿态。
赵丹年使劲咳嗽一声,低声道:“胡说什么呢,为人师表的,说话注意一点。”
转头,他又对杨锐道:“刘老师说话有点随意啊,不过,咱们估分报考,的确应该谨慎一点,我看,要不就等等看一中和三中预估的分数线,让打听分数的人打电话回来。”
杨锐淡然点头,点了何成的名,道:“你去给史贵发电报,让他和打听分数的同学汇合,然后打电话回来,尽量今天下午,就把消息传回来。”
……
第237章 差别
何成去山下拍了电报,再返回西堡中学,远远的就听见刘康又在宣传他的理论。
“你们还年轻,不知道工作有多重要,光想着往高里报。报的高了,那考上了当然好,考不上呢?明年再考一年?要是题更难了,分更高了呢?你们真想当老红军?要我说,甭管本科大专的,考个大中专回家都好过滑档。”不得不承认,刘康的话也有一定的道题,只是更加的保守。
但在80年代,这种保守是非常有市场的。
正如刘康所言,刚刚开始了六年的高考,无论是难度还是录取分数,都处于飘忽不定的状态,别说积极冲击好学校了,保守报考普通学校,滑档的仍然比比皆是,以至于有人今年差三分,明年差五分,如此反复,无有穷尽,进而变成了连考六七八年的老红军。
但是,同样的问题落在杨锐眼中,产生的判断却是完全相反的。
既然报考普通学校,仍然有分数骤然升高,以至于滑档的危险,那么,有层次性的报考,并伴随积极进取的报考策略,风险并不会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