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能够被专利保护、能够赚大钱的,永远只是“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末端应用技术。而基础科研人员,在经济上,是很苦逼的,如果没有慈善基金会或者公立机构赞助经费的话。

杰夫辛顿想给钱,可是他暂时拿不出这么多钱。

于是,一番最终的激烈谈判之后,费雯丽给顾莫杰带来了两个条件。

“加拿大人拿不出我们开的500万美元开价,连400万都拿不出。他们给我们两个选择:第一,接受350万美元的现金买断,然后承诺按照他们的要求,参与到一系列学术著作的联署中去、给他们提供足以证明他们学术论据的必要代码。第二,接受200万美元的现金,同时给予两年度总计600万美元的基础科研经费转移。其余条件比照开价一不变。”

顾莫杰只能选择二选一接受,或者谈崩。不过听到这个条件时,顾莫杰的第一反应是好奇和不解:

“200万美元加600万基础科研经费?那岂不是总价800万了?比我们和对方的折衷价400万反而高出了一倍呢。他们怎么还价越还越高了?”

费雯丽知道顾莫杰不太懂米国和加拿大的法律,简明扼要给他解释了一番:“这事儿不是几句话说得清的。你只需要知道,将来这笔钱有可能是谷歌出的。而米国人对基础科研经费的使用有严格限制和审计的,这些钱的用途会严格受限,而且不能转移到米国以外的地方。”

费雯丽又解释了一番,顾莫杰好歹听懂了一个梗概:杰夫辛顿是学者,要他拿出彻底洗白的现钱,人家拿不出这么多。对方唯一能做的,是转移挪用一些将来大公司赞助的科研经费,给顾莫杰弄一些互联网基础技术的合作研究。

简而言之,如果选第一个条件,顾莫杰可以得到350万美元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自由钱;如果选择条件二,他只能拿到200万美元的自由钱。剩下600万,则是一些用途严格受限受审、没法用于商业领域、也没法转移出米国的死钱。

顾莫杰对米国的法律不了解,但是他相信自己有办法找到那些死钱的合理用途的。

“我选择接受条件二。费姨,剩下的就要你帮我把关了。这个交易看起来已经弄得很复杂,可别让对方留下毁约赖账的漏洞。”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选择。费雯丽对顾莫杰的认识不由得又看高了一眼:这个年轻人还不到二十岁,眼下该有将近三千万的身价了吧。侄女儿的眼光,真是不赖。

第六十六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顾莫杰和杰夫辛顿的私下交易极其复杂,当天也只不过是敲定一个框架的意向罢了。因为这中间还有各种相互制约、确保对方履约的法律关窍需要处理,远非一朝一夕可以搞定。

从这个角度来说,顾莫杰在溢价部分给费雯丽掏4律师费作为谈判劳务,也不算太亏。因为人家还要一整个专业团队忙活一个月呢。

不过既然定下了主要条件,双方也都知道对方背后是请得起专业律师团队的,自然不会在具体操作手段上枉做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