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扬莱卡今天的电话,其实也只是先来顾莫杰这里探探合作可能性,并没有深入的具体操作方案呢。扬莱卡自己也不可能想到,其实他是被顾莫杰当成一颗坐地起价的筹码利用了。

当然,这种利用也绝对不是没有转化为实际合作的可能性的。如果杰夫辛顿的人真的太不上道,顾莫杰完全可以把这颗刚刚接触的备胎转正,只不过要花点时间,吃相也会难看很多。

所以,促成顾莫杰点到即止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他既想赚到一笔钱,又不想把杰夫辛顿系的科学家往死里得罪。

如果做得太过了,就有可能引来西海岸新兴学术界的普遍抵触和敌视,将来顾莫杰再想笼络全球最顶级的互联网人才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硅谷人也是讲义气的,有无数年薪百万千万依然开破车、只想改变世界的有志之士。要招揽这种人,只有钱是不够的,他们也会分是非。如果顾莫杰帮助一个原本没有足够学术实力的学阀,去踩一个真正有十几年真才实学前沿研究的真学者,那么顾莫杰固然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却有可能引起那些由产业界入学术界的跨圈草根科研人员公愤。

就像普通民众对于辛普森的公愤一样。顾莫杰可以不在乎学术界的美名,但他也不想承担骂名,尤其是这个骂名将来不能影响到他在圈子里事业的扩张、对有骨气人才的延揽。

在互联网业界,米国东北部的老牌学阀们并不能代表未来。

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或许它们的商学院很强,它们的法学院很强,它们和摩根斯坦利和大通有千丝万缕的裙带关系。但是它们的历史和暮气已经束缚住了自己,这些学校学生的圈子,已经被华尔街的银行家金融狗和为这些银行家金融狗服务的律师、掮客包圆了。(麻省理工除外)

就好像在中国,沪江市可以发展成全国的金融中心,但是一个金融中心的圈子绝对不可能同时成为前沿科技的中心。中国最强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没有一家是在沪江市的。在一个银行家的圈子里,人人都想赚快钱,人人都以进入华尔街为荣,如果年轻人中有天赋的都去了华尔街,那么他们是没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造动力的。

在米国,信息产业属于加州,属于硅谷,属于斯坦福和uc伯克利。盖茨和扎克伯格这些哈佛系出身的,只是极个别的例外。

既然如此,相差一两百万美元的小钱,顾莫杰也就无所谓了。借用扬莱卡的出现,最后敲打杰夫辛顿的人马一棍子,然后见好就收,坐地收钱吧。

……

剩下的谈判顾莫杰没有参加,全部丢给了费雯丽。加拿大人那边也最后紧急请示了一番国内,班吉尔教授亲自给他的院长杰夫辛顿打电话,强调了一番纽约大学扬莱卡介入的可能性,还强调了一番顾莫杰不愿意把事情做绝的仗义之处。

大洋彼岸的杰夫辛顿,显然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程度,最终再次调整了开价。

可惜,杰夫辛顿面临的困难也是实打实的。作为一个学者,他此前的成果并没有大量地转化为可以让他个人受益的经济成果。尽管他做的基础研究让很多互联网公司受益过,但是那种受益并不能让他本人暴富。

就好像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方程,后世那么多人因为爱因斯坦的理论搞出核电,但是爱因斯坦并不可能从这些核电站项目中拿到钱。因为自然规律的发现是没法直接变现,也没有专利权等经济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