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江乐山苦笑拱手,“让殿下见笑了。”

薛瑜摇摇头,一指流民棚,“听说这是你的想法?”

“是。”江乐山低下头,“臣知道这样瞧着不好,但也是没法子的事,总不能见人饿死吧?”

关于土地改革薛瑜暂时没有想到好办法,西齐当年从梁州起兵,从狄罗人手中夺回雍州和周围小郡的土地时,也是有地方世家支持的,直接改变世家庄园的制度很可能造成反噬,王莽的新政下场尚历历在目。

但是,她可以先从耕种开始。

薛瑜还是第一次这样真心实意地感谢系统,曲辕犁的图纸现在就能派上用场。她向江乐山确认,“庄子里的佃户,有的是卖身为奴户籍在庄子上的,有的是被雇佣的,对吧?”

第60章 不怕 我真担心您照顾不好自己。……

江乐山点点头, 详细和薛瑜解释起附近庄园分布和流民去向。庄园大多都是薛瑜听过的姓氏,说起来江乐山脸上难掩忧虑,“今年的流民格外多, 黎国兵祸连年, 朝政不稳,万一崔家守不住黎国, 怕是会有更多流民向西而来。”

一姓守一国这种话放在旁处可能显得可笑,但偏偏就在这个混乱的世道里成了真。见薛瑜不解, 江乐山继续讲解。

四国之中,黎国的地理位置最差,被三国包围,连年兵祸不绝,但自几十年前崔家占卜出明君在北, 决定举族北上后,居然还真稳定住了局势, 让四国的格局继续了这么多年。

只是边境难免摩擦, 西齐与黎国接壤、也挨着一部分金帐汗国的东北边陲, 据说已经成了大片荒地。薛瑜听着江乐山的话,难免觉得有些可惜。

荒地怎么能存在?该拿来开荒种地的。

原书中对黎国着墨不多,薛瑜看到的只是乱起后金帐汗国南下取黎,方锦湖同时领兵向东,所过处皆尽臣服。对所谓占卜薛瑜是不信的, 况且北地紧挨狄罗人的金帐汗国, 要是有的选,世家们估计也不愿意去面对狄罗人。想想王谢几家,薛瑜忽地有了个猜测,崔家不会是争权失败, 被迫北上吧?

不过四国局势如今对薛瑜来说仍有些太过虚无,她止住江乐山的解释,将话题拽回流民身上,“那如果这些人一个月后还是没有世家愿意收,你想过怎么办吗?”

江乐山叹了口气,“到时候我的俸禄还有一些,拿出来让他们做些城中能做的事,哪怕是扫扫地,干了活发些粮吃,也不至于饿死。”

薛瑜定定看着他,她还以为江乐山会选择想办法发动富户来做粥棚之类的,而这个想法已经有点后世提出的以工代赈味道了。江乐山比她想得还有用些,目前来看,百姓喜欢他,他也聪明能干。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他有俸禄的时候发了粮,等到花完了,流民还在这里,甚至可能会怨恨他怎么不发粮了。

流民西行,一路经过的州郡不少,最先被选走的是流民中的精壮青年劳力和还看得过去的女人,其次是工匠,再次是老农,最后是在孱弱的妇人、老人和孩子里选出勉强有些力气的,剩下的人短期内想要形成劳动力很难,真的干些重活很可能人就会死,不然来买人的高门不会不想要他们留下。

远处几人抬来了一桶新水,也有人背着竹筐回来,他们在旁边架起陶釜,杂七杂八的野菜和槐叶被掺在一起煮,从珍之重之揣着的一个布兜里取出一些豆子和粟米倒进水中,近五十多个流民一天的饭就形成了。吃不饱,吊着命罢了。

“那边的是县衙差役吧?”薛瑜拍拍渐渐停下哭泣的薛玥,将她放回地上,指了指新来的人。他们穿的青衣蒙着很重的灰土,若不是精气神与旁人不同,乍一看与普通百姓一模一样。

江乐山点头,“臣这几日在行宫随驾,县里全赖他们守着。”

“那我便不打扰县令了。”薛瑜望着那锅逐渐沸腾的汤,轻声道。她摸出二十两银子,递给江乐山,“算是我自己出的。要让他们做事,便做起来,稍微吃得饱些,也好多挨些日子。”

江乐山怔了怔,有些出乎意料。他看着神色淡淡的三皇子,感觉她与早上在兵械坊时似乎有了些变化,又好像还是那个人。

“臣告退。殿下若有需要,传信城门卒或县衙皆可。”江乐山的疑惑没有说出口,拱手告退。

薛瑜看着他的忙碌背影,唤来魏卫河和陈关,“去查一下,江乐山在鸣水县的名声,又做了些什么。稍后来鸣水湖附近寻我们。”千牛卫的能力,她还是信得过的,看之前方朔下药时的查案速度就知道了。

“是。”两人上马分别离开。

江乐山口中的行事是一面之词,鸣水县离行宫并不远,县城中的偶遇也可能是有意安排,她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确认他是否可信。她需要一个在朝中的自己的人,并不依赖世家支持的那种。如果可以,曲辕犁将送他一场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