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后来不少人都有了事业和成就,回过头来效忠于果敢共和军。
庞仰岳在特区政府和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中,能不断扩大并牢牢的巩固自己的势力,很大程度上依赖这批人。
值得称幸的是,这段心酸的往事没造成骨肉分离,因为果敢共和军始终没离开果敢特区。
所以,这些父母偶尔会去偷偷探望孩子,甚至有时还能接回来住一段时间。
后来,果敢共和军的情况乐观了一些,至少有了长箐山这个根据地。
庞文澜曾考虑把这些孩子都接回来,可那时刚满十四岁的庞仰岳,却毅然反对。
庞仰岳认为,果敢共和军的所有成员都已经被登记在册,不仅是缅甸政府军,就是其他势力也心里有数。
这就是说,果敢共和军的风吹草动,很难瞒过别人。
但他们这批人已经取得其他身份,没引起任何人或组织的注意,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
庞文澜欣慰于孙子年纪轻轻,就有这番远见卓识,也很赞同。
其时,果敢特区群雄并立,战火纷飞不断,各方势力互有恩怨,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反对华夏残军。
尤其缅甸政府,对华夏残军非常忌讳,必欲除之而后快,这种坚定超过了针对其他势力。
尽管,果敢共和军是从华夏残军中分裂出的一支,处在夹缝中非常艰难,不过比起其他残军却也算幸运了。
当年的残军与缅甸政府军发生过大规模冲突,尽管残军获得了胜利,但庞文澜清醒的意识到危机。
故而,在残军四分五裂后,庞文澜将自己统帅的那支尽力本土化,融入大量当地人。
所以,缅甸政府对果敢共和军的疑虑不大,注意力主要放在其他残军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