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页

有什么隐藏在了这篇宁静之下,像是即将决堤的洪水,差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窟窿。

行至大帐前还未靠近,就能听见里面乱糟糟的争吵声。抬手制止了士兵的通报,而那些士兵也真的遵从了孤的意向,没有再出声。如果说将军没有提前打过招呼,孤是不信的。但如果说他们没有自己的小心思,孤也是不信的。

这些士兵想要让孤听见帐篷里的争吵,想要让孤知道高层的纠结与冲突,那么只能说这一场争辩与孤有关。或是直接或是间接的,与孤紧密相连:“你们想要孤做什么呢?”看着那守卫的门将,“不若直说好了。”

年轻的小兵只是摇头,然后目光坚定的看向了他的前方,继续他自己的职责。这副模样是吃定了要孤自己找答案,不过站在帐篷外这么一小会儿,孤听着他们的吵嚷声,就已经知道了他们究竟在为什么头疼。

说到底,还真的与孤有些关系:“所以,是为粮!”

站在帐篷外面听了很久,里面的争吵声,劝架声,还有各种的主意层出不穷。之前前来的路上那些捧着米粥的士兵,那些强欢颜笑的伤员,还有行色匆匆的文官,最后都变成了醒来时将军紧皱眉头的模样。

其他三方军不好说,可是北方远征军若是粮草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还真的在孤的身上。毕竟自筹粮的权利是孤放给他们的,十年征战也就罢了,而后将军再行出征,那些粮草也不是皇室供给给他们的,而是将军他们自己出力寻得的。

自筹粮给了他们更大的自由不假,可是脱了皇室稳定的供给之后,行兵打仗最重要的东西,就成了他们自己需要思考的。如何才能保证饷粮草的安全,如何才能喂饱养活士兵,如何才能筹集足够的粮草,无后顾之忧。

是利是弊,有利有弊。

撩起帐篷跨步而入,看着帐篷里的人们:“所以,”孤看着他们转头瞧过来的眼神,除却惊奇疑问,还有质疑好奇,“你们缺粮。”

这本应是机密的事情,起码不应该让孤知晓。他们虽此时不在大战,可接下来与南方各个小势力之间的争斗拉开时,没有粮草会让他们败落:“即将秋收,”侧头看着坐在最上面的将军,“为何没有粮草?”

缺粮一般是在春季,那时冬雪刚化万物尚未苏醒,若是在冬季有战争发动,春日又需播撒种子,粮草不足是常事。可眼下即将秋收,但凡将军他们花费点儿功夫,就能从各地求得粮草,养活这只队伍。

孤的话似乎问到了他们的伤痛处,一时间帐篷里只有沉默。

还是青衫文士第一个回答了孤的问题:“当年将军执意南下勤王,”他脸上还是那样浑然不在意的笑容,“那时我军刚刚将匈奴驱逐中原,粮草不足。不得已借助了当地那些商贾氏族的粮草,才得以供养的起大军南下。”

他暗示之意不能更明显,正是因为孤当年一意孤行将匈奴引入,想要激起民族之愤为将军铺路,才害得他们起事匆忙毫无准备。这么仓促之下,谈下的粮草自然不会是公道合适的价格,加之如今皇室已倒,这么大一群人的饷银,也是个问题。

孤环顾四周,很惊奇的没有看见不满与后悔。

这就很有意思了:“之前就想问起了,”看着这些人,“什么给了你们救援昏君的想法?”虽然不曾正式揭露自己的身份,可孤知道他们对孤过去就是那个坐在帝王之位,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一事,非常清楚。

那些文人武将纷纷别开眼睛,看天看地唯独不看孤。这幅模样就很有意思了啊,毕竟在孤的记忆里对孤最不屑的也是这群人吧。眼下难得从他们鄙夷的眼光中,瞧见了截然相反的情绪,便更想要追问下去了。

“因为那位对我们有救命之恩,”最后开口的还是将军,他的眼神有些复杂,“当年先帝宾天,废太子尚未登基,朝中无君主可做主高台时,匈奴趁着我朝新旧交替倾巢来袭。那时正巧赶上了远征军班师回朝,边疆一时不察因兵力不够连败三城。”

“是陛下……”他看着孤,“给了远征军三道空白圣旨,助我们逆转了局面。”

第75章 两面

孤怎么不知当年孤还做了这么了不起的事情, 人在帝都却力挽狂澜于千里之外?

“不说那些旁的, ”直觉告诉孤这个问题最好不要继续问下去, 不然尴尬的一定会是孤,“你们在为粮草苦恼?”想法设法的想要将话题重新牵引回来, 孤认真的看着将军试图将自己的想法传递过去。

无论将军收到与否,他的确是顺着孤的话说了下去:“眼下倒还不急。”他用食指与拇指研磨着他自己的下巴, “只要没有兵戈,他们倒是可以上山打猎。眼下即将秋收, 发动争执的才是不明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