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人,此事就不能有挽回的余地?扬州这边我们努力挤兑一下,倒是可以每年拿出一百万两的银子上贡给朝廷,就希望朝廷不要废除如今的盐政,还请大人给我们一家老小一条活路啊。”
又一个盐总曹珍也是唏嘘不已的说道:“我们曹家也愿意每年多交出五十万两白银给朝廷,就希望大人能够网开一面,还请大人行行好啊,千万不能废除这个盐政。”
晋商在后世以八大皇商闻名,不过在明朝时期,和满洲人做走私生意的这些晋商根本不入流。真正的大晋商是盐商!
扬州八大盐商中的两席就是晋商,一是太谷乔,二是平阳曹。两大盐总都是从明初行开中法时就发达起来的巨富,二百多年的积累,全都有几百万两的身家,真正的富可敌国啊!
曹鼎蛟摇头说道:“却是不成,其实本官还有一句话想告诉各位,其实陛下的决心已下,从这次锦衣卫查抄两淮都转运司,还有漕运总督府的结果来看,六大都转盐运使司都要裁撤,漕运总督府的权力则要大大的消减,以后再无盐政。”
“这怎么能成。这不成啊,这怎么能成这个不成啊,要是人人都可以制造私盐,那咱们的家不就是败完了吗?拿什么跟民间那些人竞争?”
乔友同和曹珍两个人总算是懵逼了,整个大明靠海的地方有多少?不是每个靠海的地方都有资格自己去围海煮盐,然后他们把这些食盐卖到内地去,他们这些人拿什么争啊!
量小人少还好说,大明朝有多少人,他们怎么拦得住呢?全杀了?恐怕官府第一个饶不了的就是他们了。
董非这个时候出场了,十分担忧的说道:“大人,卑职以为不妥啊,虽然说盐税只是咱们大明的第二大收入,可是少了这一项收入,大明绝对会困难许多,万万不可废除。”
曹鼎蛟也是垂头丧气的说道:
“可是本官也没有办法呀,陛下那边已经非常生气了,他也通过锦衣卫知道了这里面的浑水,所以这才决定破罐子破摔。”
董非如同狗头军师一样献计献策的说道:“大人你糊涂啊,陛下只是不满那些官员贪污成风,实际上还是想要保住税收,其实还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乔友同,曹珍,还有几个徽商就如同抓住的救命稻草一般,一个个都是磕头捣蒜的说道:
“对对对,一定还有其他折中的办法,这位大人给我们讲一讲如何?”
“求求这位大人给我们一条明路啊,万万不可废除盐法,大明少不了这盐税。”
曹鼎蛟,董非两个人会心一笑,这是他们已经商量了好久的办法,自然是一个当黑脸,一个当红脸。
曹鼎蛟也露出了期待的表情,问道:“董非,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要是能解决此事,本官定有重赏。”
董非侃侃而谈的说道:
“大人,陛下要废除六大盐政都转运司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另一方面陛下又想收到税收。
所以咱们完全可以把大明三十二处盐场全部都承包出去,规定好他们每年直接上交多少银子给大明,另一方面全面取缔官方的盐政,剩下的咱们只要派人检验食盐的质量和价格。
没有多余的官员插手其中,没有边关重镇上下其手,那么盐税的情况会好上很多。”
曹珍有些为难的说道:
“若是有人强行向我们收取关税或者是好处呢?”
曹珍非常的担心,虽然以前扬州盐政那些官员每年要从他们身上五六百万两银子,可是至少也保证了他们的权益,不会让他们莫名的遭受损失和敲诈勒索。
曹鼎蛟若有所思的说道:
“大明提供雇佣军,山东海军陆战队,大同,宣府,九边边军伤兵老兵完全可以给你们充当护税队。
这些兵马全面装配我大明最精锐的制式装备,别说是一般的山贼土匪,就算是面对同等数量的官兵,照样不会落了下风,只要你们给得起军饷,在朝廷报备一下,就可以共用我们朝廷提供的退役老兵伤兵了。”
“好,我们必须要用啊。”
乔友同拍手叫好,他们不缺银子,们缺的就是安全感,随随便便就能被人家薅羊毛,是所有商人最痛恨的事情。
“董非,你跟他们去商量一下,具体该怎么办,本官让人记录一下,然后报备给圣上,看圣上如何处理”
曹鼎蛟闭着眼睛沉思不再说话,他觉得招募伤兵和老兵这一招真的是绝妙之计,一方面解决了不少大明对于老兵伤兵抚恤的问题,让士兵们少了后顾之忧,大大的缓解的明朝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这些大明的老兵是忠心于明朝的,只要把控好他们的去向就很容易监控盐政。
这是双赢的局面,甚至是一箭三雕。
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