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页

意为诸葛亮当初治理蜀国时,王安石治北宋时,国家真处于十分危及的时候,传统儒家已是没办法搞定了,只有用申商之术,用变法的手段来振作国家。

这算是用八股文的框架,用这几句来承题,为第一句破题阐发。

接着林延潮又对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变法,作了阐述,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以诚心变法,上下服从,故而推行顺利。

而王安石变法,托名周礼,言行先王之政,但实际上用的却是申商之术,可朝堂上下如司马光,苏轼等君子哪个不知,故而以为王安石狡诈,群起攻之。

王安石之败,在于名不正言不顺。虽有良法美意,亦足以为害。

林延潮这一篇文章写完,不由一笑,王安石变法之失,非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楚了。林延潮写这篇文章,也并非论述什么,而是恰恰好点中出题者的心思罢了。

这样的题目,恐怕非申时行出的,应是另有其人吧!

不论怎么说,五篇策问已是写完,林延潮校对一遍后,即是誊正交卷。

当下会试三场尽数考完,只等放榜了。

第0298章 考完一游

收拾行李至龙门前,林延潮不免有种全身轻松的感觉。

龙门左近的考生,自是不免抱怨这一次策问实在太难出乎意料,以往的策问不过是走个过场的,但这一次策问,却是有几分考校真才实学的味道。

特别是最后一道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众人都有些无处答起的感觉。

林延潮微微一笑,就在等候之际,却见到两位熟人,不由大喜。

“弟子见过先生。”联袂而来的正是林诚义和林世璧。

林诚义以贡入北监后,得到参加会试的资格,至于林世璧已是第二次参加会试了。他与林延潮同年中举,中举后即奔京师赴考,虽没有中第,但却中了副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