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又写完了一副。
“嗯……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格擘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
连续写了好几幅之后,陶商方才站起身来,看着手中的各种药方,感慨不已。
《千金方》和《伤寒杂病论》,在千年之后已经进入了公版书的范畴,很多省的科技类出版机构都会时不时的出上几个版本充填市场品种。
陶商前世干审读的活,自然有接触过,但仅《伤寒论》中就有十卷二十篇,一百多种药方,要完全默写根本就不可能。
现在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能记得多少是多少,把这些能记下的方子交给这些医者辩证一下,或许能为徐荣找到一丝生机……万一撞上大运了呢?
陶商将手中的简牍递交到了那个医官的手中。
“拿去看看,仔细辩证一下,这里面的很多药量我未必记得就特别清楚,有些可能是记错了,但大部分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你们是医者,深明药理,你们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辩证这些方子,搞清楚药理,在根据此人的实际情况,增项减项,增量减量,看看能不能侥幸救他回来。”
第0073章 夜行
那医官紧紧地盯着陶商给他的药方,额头上的汗似是都要滴下来了,一双捧着简牍的手,在不知不觉间居然微微有些颤抖。
这医官年纪不小了,从懂事开始干的就是看病采药的行当,对药理和日常配药需口服的百草之寒热属性及功效自然是烂熟于心,陶商的药方放在他的手里,虽然有几味在他看来依旧作用不甚明显,但有几味的药性和机理作用以及用量很明显是经过仔细推敲辩证过的,实在是不可多得良方。
中华传统医学,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博大精深,一味药可有数十种用法,然能似今日陶商写出的方子中的药理和药量合并到这种精密程度的,这医官还是平生仅见,非医中之圣所不能为之!
“大公子出的这几个方子,小人还需找几个擅长药理的同僚们一同辩证一下,才能出方,而且有些药材咱们军中未必能有,需得揣摩出药性和药理,寻其它药材酌情添换……”那医官极力掩饰心中巨大的惊骇与狂喜,将简牍收入袖中。
“好,尽快吧,我看他也拖不了太久了。”陶商忧虑地看了徐荣一眼,知道此刻自己在这里也是没有用了,随即领着许褚和糜芳向帐外走去。
“大公子!”那医官虽是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激动和疑惑,但还是没能克制的了人类天性中强烈的好奇与求知欲,终于忍不住开口追问道:“敢问大公子,这……这些药方,您是从何处寻觅来的?”
陶商转过头,眉头微挑:“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