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马超举起示意,传令兵吹响号角。很快,四周传来回应声,警戒的骑士聚扰过来,护着沈友回城。他们策马轻驰,有说有笑。秋天猎物多,有骑士射了几只野兔、野雉,挂在马鞍上,带回去下酒。今天是中秋节,将领们会有丰盛的晚宴,但普通将士酒食有限,这几只野兔、野雉也是不错的加菜。

看着一个个精神抖擞,谈笑风生的骑士,沈友暗自苦笑。这塞外就是骑兵的战场,这些凉州骑士如鱼得水,相比之下,来自中原甚至江东的步卒就没这么自如了。别的且不说,想像骑兵一样随时出猎、改善伙食就不太可能,只能依赖军中的供应。一旦出征,步卒更加依赖骑兵的保护,否则随时可能遭到袭击。

如何安排行军路线,将遇袭的危险降到最低,同时又要减轻运输的负担,是沈友、庞统最近最用心的事。根据以往的经验,水路运输无疑是最省力的办法,考察治水的运输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

治水俗名桑乾水,是说秋天桑椹熟时水量下降,河水干涸,甚至可能断流。很显然,运输能力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要求,秋冬进兵只能倚赖陆运。

“孟起,如果没有辎重补给,骑兵奔袭,最远能走多远?”沈友突然说道。

马超转头看看沈友。“这取于两个问题:能不能及时捕捉到敌人,敌人有没有足够的补给。如果能捕捉到敌人,战而胜之,取其牛羊自给,可以走得无限远。只是中间若有差错,一旦断粮,人马乏食,就可能不攻自破。若是遇到暴风雪,那就更麻烦了。”

“若是知道敌之所在,三五百里不成问题吧?”

马超眼神闪了闪,突然反应过来。“都督是说弹汗山?”

第2369章 矛盾

年初移驻幽州,沈友大部分精力都在涿郡、广阳、渔阳,具体来说就是居庸关以内,直到六月以后,随着刘备战死河东,残余势力被逐步清除,沈友才率主力出塞。

自从刘备出兵攻击冀州,代郡、上谷近两年没有汉军主力驻扎,鲜卑人、乌桓人看到了机会,再次靠近边塞,尤其是鲜卑人,在弹汗山附近聚集,伺机入境侵扰。

限于客观条件,沈友暂时无法大举出击,但是让骑兵出击,打打鲜卑人的威风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为了这一天,沈友一直很克制,出塞两个月,安排出塞的斥候都不多,收集信息都是由张鸿等中山商人负责,尽可能避免引起鲜卑人的警觉。

不久前,他收到张鸿的消息,鲜卑人将在弹汗山附近集会,他们称之为蹀林,就是统计一下各部今年的收成,是否要入塞打劫。他们也知道刘备已经败亡,幽州如今是吴国的疆域。对这些鲜卑人来说,这就意味着幽州有更多的油水可捞,不仅有粮食,还可能有中原来的货物。

张鸿等人当然也会贩卖中原的货物到草原上,可是买哪有抢方便。尤其是与吴人做生意,对这些鲜卑人来说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事,快乐是东西好,痛是价格高,偏偏又离不得。最典型的就是茶,不知道换走了鲜卑人多少皮毛和战马,很多人都想戒,就是戒不掉。没喝过也就算了,如今习惯了茶,没有就不行,吃完牛羊肉,不喝一碗茶,总觉得嘴里不清爽。

求而不得,抢便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鲜卑人不会知道,这都是沈友为他们准备的诱饵。草原实在太大了,要找一个部落无疑是大海捞针,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实力的部落。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有实力的部落不会靠得太近,以免发生冲突。如果直接派骑兵进入草原,也许上千里才能遇到一个真正的对手,远不如把他们诱到一个固定的地点予以歼灭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