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页

虽然大洋两岸的电影业有着众多区别,但在公关费用方面,其实还是有共通之处的。

说白了,在网络还没有兴起的时代,这些传统影评人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现在的网络水军,只是要独立和高级很多。

开放式的网络和主体观影人群的更新换代,可以说是造成职业影评人地位急剧下降的最大原因。

从现在的好莱坞六大厂牌再到任意一个小型的电影工作室,没有人喜欢这些趴在自己背上吸血,还时不时就会对自己冷嘲热讽的吸血鬼。

所以,当瑞恩拥有了迪士尼这个庞大的平台,又停止了与绝大多数职业影评人的合作,旗下的商业大制作还在他们的攻击中继续大卖时,好莱坞与职业影评人之间,已经出现了一道无法弥补的鸿沟。

后面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

影响不到作为市场主流的新生代观影群体,又不被好莱坞六大厂牌待见,写出的专业影评缺乏关注,各个媒体平台与他们解约可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便现在不出现,未来依然会发生。

不要说职业影评人,就连上个世纪影响力巨大的电影杂志,如今都到了死亡的边缘。

著名的《首映》杂志上半年停刊后,全美几乎已经没有大众化的电影期刊了,而行业性更强的《好莱坞报道》和《综艺》,日子一样不好过。

毫不夸张的说,影评人这个职业已经被整个电影产业彻底边缘化了。

不过,瑞恩清楚影评人不会消失,未来必然是一个大众参与乃至‘人人都是影评人’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也不可能再出现影响力极大的知名影评人。

像大卫·登比、托德·麦卡锡和罗杰·艾伯特这批影评人,只能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当然,现在的影评人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

比如他们的评论,从一定程度上,还能影响到那些以老头子为核心组成的学院评委。

这也是迪士尼还在资助少数几个大洛杉矶地区的影评人的主要原因。

同样,这批经历过所谓黄金年代的老头子,与一些老牌影评人还是有点交情的,也不想这个行业彻底的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