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页

罗杰·艾伯特甚至在自己的博客里对《纽约时报》撂下狠话,发誓这辈子再也不订阅《纽约时报》,今年已订的也将退订……

幸好,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有号召别人退订,否则又是一场巨大的风波在等着他。

其实这无可厚非,《纽约时报》就是一家商业报纸,当影评人不再具备吸引力后,解聘他们的事情再自然不过了。

影评人的集体声讨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们必然担心这会如同瑞恩当年所做的一样,成为影评人更加边缘化的开端。

面对罗杰·艾伯特的狠话,《纽约时报》毫不客气的给予了回应——不想夸张,但影评人的世界构造已经崩塌了!

随后,《综艺》杂志与大牌影评人托德·麦卡锡解约,《好莱坞报道》也停止了与另一个知名影评人的合作……

(真实事件——因为影响力急剧下滑,2010年左右,包括《综艺》等众多媒体解除了与很多影评人之间的合约。)

第774章 学院主席和黑天鹅

好莱坞拥有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一个产业体系,每个职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由这个工业体系决定,这是最基本的产业资源调配问题。

职业影评人本身就是电影工业产业体系中的一环,现在与过去最大的变化,无非就是地位的改变。

往前推十几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处于职业影评人顶端的那些知名影评人,说他们的影评直接关系到一部影片的成败甚至是生死都不为过,那是一个知名影评人呼风唤雨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就连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都拿出一条路用罗杰·艾伯特的名字来命名。

为了商业利益,好莱坞的制片和发行公司,自然会与他们处好关系;为了得到好评,好莱坞的大牌影星们在他们面前有时也要低头。

同样,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收入就来自好莱坞。

詹金斯影业刚刚起步时,这一块业务由朱丽斯·斯图尔特负责,每一次试片会不但要为影评人提供往返程机票和三星级以上酒店的住宿,还要准备精致的礼品,并且根据每个影评人的地位,进行利益交换或者利益输出。

比如,知名影评人除去供稿的媒体提供的稿酬外,好莱坞的公司还会根据对方影评的长短和对影片的赞誉度,送上往往远比稿酬要多的一份酬劳。

当然,这笔公关费用也可以省下来,不过下一部影片的专业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