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德尔脱口而出:“目前在中央集团军群任职的费迪南德·舍尔纳将军非常合适,他可是我军首屈一指的山地战专家,一贯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城堡战役中的防御指挥也非常得力。”
“我明白了,你去罗列准备防御战所需的补给和增援,我会将您的方案发给红方再听取一下意见。”
约德尔很快告辞,走之前犹豫一下后说道:“关于隆美尔元帅调动一事,希望元首能和他好好谈谈,我对他个人非常钦佩,该决定完全是着眼于大局,没有任何其他意思。”
“我明白,我会处理妥当的。”
所谓红方是霍夫曼别出心裁设置的第二套参谋体系,领头人是保卢斯大将。保卢斯从第六集团军司令官的位置上被霍夫曼打发去西线当参谋长,所以一直没能晋升,直到带部队打下直布罗陀之后才得以晋升大将。
虽然霍夫曼一开始因为历史上的表现对保卢斯有不同看法,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在调整对有些人物的看法。保卢斯是个非常称职的参谋长,但却是个作战室将军,很难与普通士兵引起共鸣,所以并不适合出任一线统兵大将,尤其是不能承受第六集团军司令官这样的位置。不过将他放在西线参谋长的位置上却干得很出色,各项工作井井有条,而且并未就霍夫曼突然将他从东线调往西线有什么想法,甚至自告奋勇地表示会替元首盯住龙德施泰德——他始终认为元首对容克阶层不放心。
由于西线相对空闲,保卢斯平时和老元帅等贵族军官又搞不到一块,再加没有其他特殊嗜好,便有事没事和一帮参谋聚在一起研究战事,模拟自己是红军总参谋部该怎么打东线战役,并时不时被霍夫曼征召来柏林汇报对战事决策的看法。久而久之,霍夫曼干脆让一部分后备军军官跟着保卢斯在西线组建红方参谋部,重点研究探讨东线的重大决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被霍夫曼放逐回柏林军事学院担任教育总监的哈尔德大将最终被查出与叛国集团有牵连而被处以死刑后,保卢斯又奉命兼任该职务,红方参谋部的职能更加声势浩大,不仅开始模拟东线红军,也开始模拟美军决策,隐隐约约有成为第二总参谋部的架势,而且思路更加开阔(换句话说,纸上谈兵的成分更多),对霍夫曼来说,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参考意见来源,多听一听其他意见总没有坏处。
他现在非常想知道保卢斯对约德尔战役设想的不同意见。
第077章 曙光(20)
10月26日,风尘仆仆的隆美尔从中亚出发,乘坐经特殊改造的ju-290客机往柏林飞去。这可不是普通客机,真实身份是元首专机,不但内部装修豪华、乘坐舒适,还有别出心裁的布置。由于制造出来的时间不长,再加元首基本都乘火车出行,这架飞机大多数时候都是趴窝或用于短途测试,这次到中亚来接人还是第一趟远航任务。
哪怕再不明白隆美尔元帅的地位和声望,只要看到这架元首专机就都明白了——不是谁都有资格享用元首专机或专车的,外界一直都盛传元首有三个宠儿:经济上的宠儿是施佩尔,是元首以一己之力将他从默默无名的三流建筑师提拔到了国社四巨头、德意志经济——沙皇;
军事上的宠儿是隆美尔,这个元首警卫营长以火箭般地速度蹿升,不仅得到了所有军人梦寐以求的元帅节杖,还出任集团军群司令官,公认比莫德尔更得宠;
政治上的宠儿是莱昂·德格雷勒,二战前欧洲最年轻的政治领袖,比利时“雷克斯”党创始人,以政党领袖身份投身外籍党卫军并从最普通一兵当起屡立战功,元首对这位出色的年轻人一直欣赏有加,曾在公开场合说过:“我如果有了儿子,希望他能像莱昂一样”的赞语。所有人都相信,只要莱昂能幸存到战争胜利,他就是会是不折不扣的比利时元首。
莱昂和隆美尔也有交集,莱昂一直在维京师效力,跟随隆美尔从非洲开始转战中东、又到中亚,屡有上佳表现,虽然陆军很多人认为隆美尔不太好相处,但奇怪的是他与年轻的外国政治领袖关系都处得不错,伊朗国王巴列维、莱昂乃至阿根廷总统庇隆都是他的朋友和粉丝。只是后来维京师因装甲师不再适合中亚而离开,莱昂也脱离维京师转而去协助组建由瓦隆人为主体的党卫军“瓦隆人突击旅”(掷弹兵)。
伴随元首专机抵达的还有一批fw-190a8战斗机和外形一模一样的ju-290运输机,都是最新型的ju-290e,最大速度45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7000米,最大航程7000公里,运输5吨货物时最大航程4000公里,运输8吨货物(最大载重)时最大航程2400公里,性能比不上美国人用b-29改造的运输机c-92,但比c-47或者c-54略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