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页

虽然梅塞施密特公司也在进一步给bf-219挖潜,但机体大小、发动机直径毕竟摆在那里,挖潜余地已不大,现在只能考虑加装w-50系统,利用紧急功率提升作战应变能力,预计这样改造后速度还能再提升20-25公里小时,各公司都看到了这款飞机的广阔市场,之所以争夺烈风项目,无非是他们觉得烈风更出色、更容易成功罢了。

dfk设计局最终申报的新型号定为do-412,三方联合研究后确定了很高的技术指标:空机设计重量3000公斤(舰载机再加100多公斤),最大陆地速度697公里小时,舰载机684公里小时(配2300匹马力发动机计算),最大航程1700公里,搭载4门g213航炮(备弹240发),最快爬升速度1800米分,加挂副油箱后的航程大致能超过2500公里。

道尼尔先生发了狠,他定下的目标是在6000米以下空域内,do-412的缠斗能力、机动性必须最好,航程、火力与装甲等综合性能最强,能与ta-152或者-262高低搭配使用,要压过烈风或别的类似项目,完美取代目前的bf-219。

对防护性能,do-412也予以了高度重视,内部油箱实现全套防弹处理外加自动灭火装置,除在驾驶员前方配置防弹玻璃外,在背后安装了13厚的防弹钢板。由于这个厚度已超越了德国飞机常规防弹钢板厚度,于是道尼尔先生很有意思地让手下去生产虎式坦克装甲钢的制造商买一块来,结果手下回来一摊手,说虎式装甲钢最薄的也有25,不符合要求,但在维修厂碰到一批谢尔曼坦克在改装为工程坦克,拆下来的顶部装甲正好是13,于是高高兴兴地割了一块回来,连半马克都没付。测试结果表明,基本可防御300米外美国127航空机枪子弹。然后根据技术统计数据,dfk设计局在尾翼上也进行了防弹钢板加强。

霍夫曼心里盘算了一下,紫电改性能在历史上已比较突出,现在do-412的指标更具优势,如真能弄出来,对上f6f当然是碾压,对上f8f也更胜一筹,盟军1945年之前几乎拿不出与之相提并论的飞机,至于等到比f8f更强的舰载机出来,估计早已完全换成喷气式飞机作战了。唯一的顾虑是do-412能否顺利上舰,如能上舰确实会比烈风更优越——体积、重量都略小于烈风,有利于增加搭载数量。

但这些顾虑他现在是不会说出来的,他不能预测do-412是否能完美上舰,至少美国安装r-2800发动机的f6ff8f都是十分成功的舰载机,理论上说do-412应该也可以。舰载机是十分紧迫的机型,历史上f6f直到9月份才上阵,现在迫于形势逼人,他预计6月份以后美国人就会大批量采用f6f,而f8f估计会在1944年秋大规模使用。加装w-50系统后的bf-219性能虽然大幅度强于f4f,但与f6f相比可能还稍逊一筹,只能通过飞行员的技术加以弥补,为保持优势,新一代舰载机必须尽快上马。

“道尼尔先生,你们率先设立联合设计局的行动为轴心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我能有机会在新飞机试飞时到场观摩。”

“这是我们的荣幸,估计最迟不晚于4月15日……”

“那就太棒了,有什么困难请与施佩尔沟通,他解决不了的,可直接来找我。”霍夫曼一边与几个设计师握手,一边交代道。

“非常感谢,能与您合个影么。”

“当然。”日方首席设计师菊原静男也在合影行列之中,霍夫曼很快就认了出来,一边和他热烈握手,一边特意关心地问道:“您在德国过得惯么?”

“这是我第一次到德国来,我感觉……”菊原静男很紧张,在日本别说首相,就是航空本部的长官对他们也是喝来喝去的,哪有现在这种待遇?他受宠若惊地回答道:“非常好!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就像来到了天堂一般。”

“那就好,希望三国合作能结出硕果来,前面几款飞机已证明了合作的巨大潜力。”

“尊敬的元首,我们会竭尽全力,保证不让您失望。”

紫电项目结束后,霍夫曼意犹未尽地问施佩尔:“还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