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一月下旬,第一个轴心联合航空设计局率先成立,代号dfk设计局——取道尼尔、菲亚特、川西三个公司的首字母。出于永争一流、给那些大牌公司一点颜色看看的动机,三国设计师下定决定一定要把紫电项目给弄起来。当其他几款飞机型号还在按部就班地审查图纸、考虑整体指标与目标时,dfk设计局已就紫电项目召开过三次碰头会了,这么庞杂的队伍要交流起来也很困难,幸亏三国设计师都能说点英语,于是英语就成了日常交流用语。设计局的目标很明确,这款飞机不但要成为优秀的中低空战斗机,还要具备上舰功能,实现海陆通吃。
道尼尔先生对日本的原始设计很欣赏,设计中大胆采用了世界上尚未完全推广的层流翼型和自动收放空战襟翼,特别是后者,能借助于不太复杂的机构使飞机在各种速度状态下都能获得相应的最佳襟翼偏转角和升阻比,该项目还采用了杆力调节器,使飞机在各种速度下均有较好的操舵力和舵效——bf-109在高速飞行中操作杆十分沉重,被称为“空中石板”,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飞行员更偏爱fw-190的原因之一。
紫电采用的新设计十分大胆,远超德国设计师的常规想法,但恰好符合道尼尔本人的理念——否则他也不敢尝试前后双螺旋桨飞机这样的怪异造型,所以他认为这些设计不但不用改,反而要尽可能优化完善。
项目选型的另一个关键是发动机,原始设计采用了2000匹马力的誉发动机,dfk考虑到目前db系列和juo系列的液冷发动机均已被预定,估计很难搞到手,再加如果要上舰,出于维护便利性的原则,最好还是利用空冷发动机。但在具体选型中,道尼尔力排众议,决定选用bw公司最新出品的901系列发动机。
这是经过慎重考虑的,bw最成熟的产品无疑是801系列,这款双排14缸星型发动机在吸收日本火星发动机有关技术后已开发到了e型号(这是fw-190a和ju-98的标准发动机),拥有2000匹马力的同时还减重了54公斤(同功率的火星发动机虽然更轻,但横截面要大一些且稳定性不好),下一步准备开发801f型,预计马力会达到2400匹。而901系列是基于霍夫曼的要求,在仿制美国普惠公司双黄蜂r-2800基础上形成的双排18缸空冷星型发动机(bw发动机技术本就是在普惠技术引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仿制难度不是特别大),加上又拿到了日本誉发动机技术(也是仿制普惠公司双排18缸的产品)图纸作为参考,生产出来的901系列马力亦稳定地达到了2000匹马力(r-2800此时最好的生产版本是2300-2400匹马力)。
但901系列目前还不够出色,与801系列的动力一样且横截面更粗大,会带来更多阻力。面对质疑,道尼尔仍坚持用901系列,他说:“14缸发动机现在是2000匹马力,也许一年后会是2400匹,18缸发动机现在是2000,或许几个月后能到2400。现在数字一样,能说将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也一样么?如果都一样的话,18缸比14缸多4个缸用来干什么呢?”
既然要力争第一,那就不能按部就班,根据他的建议,dfk设计局最终把赌注下在bw901c型的成熟上——预计将会达到2300匹马力,备用发动机则选了誉系列的2100匹马力。
由于这是第一个人员到位的联合开发项目,霍夫曼给与了高度重视,专门抽空听取dfk几个设计师的汇报。
第015章 新机型(4)
“尊敬的元首,新飞机将贯彻重装甲、重火力、高速度、易生产四项原则。”道尼尔说到,“这是一款很有潜力的飞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针对性改造计划,预计有关设计修改将在3个月内完成。”
川西公司是水上飞机生产商,缺乏起落架和陆基飞机设计经验,因此紫电存在一些很低级的问题:包括沿用的“强风”型号梯形上反中单翼布局在陆基飞机上使用时会造成起降过程中的视界死角;主起落架支柱过长,收放机构过于复杂,轮距过宽和方向舵偏小,给降落带来不少隐患。但这些问题对道尼尔公司而言不存在任何挑战,德国方面迅速拿出了改进方案,用于改善前下方视界和起落架设计。
当然,dfk设计局预定改动还不止这些,在德国设计师眼中,日本飞机的结构强度一贯有点问题,紫电虽在这方面表现尚可,德方拿到手的第一件事还是考虑结构加强,而且也有现实必要——舰载机化时必须加强结构强度才能弹射起飞。
“出于生产性考虑,新飞机包括起落架、电台等在内的多数配件能和现有主流战斗机通用,零件总数预计不超过45000个,可生产性极好,成本大约只比bf-109上升15-20。”道尼尔先生对生产性尤其看中,生产越简单,成本越低也就越具备大规模推广价值。
施佩尔点点头表示认可,这样量产后基本不会超过bf-219的价格水平。
“我们对照的目标是目前较为成功的bf-219,根据设计思路,虽然新飞机翼载荷会比bf-219大,但因采用更强劲的动力与自动襟翼设计,其空战格斗性能会远远超过bf-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