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最好的启蒙读物乃是大名鼎鼎的三、百、千。
有这样的经典可用,云琅会去用连他看着都有些吃力了的《仓颉篇》?
《三字经》是不能用的,里面的无数典故都是后世之学,用了之后不好跟人解释。
而汉武皇帝之前的典故又太少,不合用。
于是,云琅就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司马迁跟东方朔,一人作《百家姓》一人按照云琅写的开篇作《千字文》。
为了独家买断这两本作品,云琅被东方朔跟司马迁勒索不少钱财。
儒家的作品很是重要,至于其余诸子百家他们对蒙学不看重,至今没有一篇像样的蒙学作品流传于世,于是,抄无可抄的云琅只好放弃。
听说是独家学问,就连曹襄这样厚颜无耻之辈也不问了,不得不说,这时候的人对学问还是非常尊敬的。
瞅着霍去病像母鸭子一般领着三只小鸭子在院子里漫步谈话,云琅就非常的欣慰。
再看看曹襄,父子二人一人占据一个锦榻,面对面懒洋洋的谈话,云琅就有些不满。
只有李敢最正常,将傻儿子抗在脖子上,父子俩在花园里风一样的跑来跑去,最有天伦之乐。
云哲缩在父亲怀里,不断地伸手去抓父亲的头发,云音依偎在父亲身边不断地帮他抵挡弟弟伸出来的魔爪。
云氏内宅的大门紧闭,现在是亲子时间,不容外人搅扰。
也不知道他们父子都谈论了些什么,等云琅送走霍去病,曹襄,李敢之后,他发现,曹信非常的忐忑不安,霍家的一二三各个捂着屁股一言不发,只有李禹依旧没心没肺的傻笑。
云琅装着没看见,开过家长会之后的孩子的正常反应,这一幕对他来说太熟悉了。
当年别人都有家长会好开,只有他从来没有请过家长,这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