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军队虽然羸弱,但好歹也是兵力超过二十万的正规军,更何况有田耽、田武等将领督战,哪能如此轻易就能被魏军攻破的?
更何况,齐人又不是傻子,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难道不会提前放火烧掉粮仓?会傻傻地留给魏国?
正因为考虑到这几点,魏王赵润在齐国尚未主动求和的情况下,就放弃了趁胜攻伐齐国,原因就是魏国没有把握做到“从齐国获取粮食”的目的,贸然开战,只会让国内的缺粮情况变得雪上加霜,从而流失优势局面。
是故,魏王赵润下令赵疆、屈塍二人率军撤退至韩国的巨鹿郡,叫这两支军队在巨鹿北郡屯田,积攒粮食,似这般,只需一到两年,待魏国从“缺粮”的窘境中解脱出来,到时候再兴兵攻伐齐国,纵使齐国有田耽、田武这等将领,纵使齐国有二十几万正规军,也注定挡不住魏国的军队——事实上,应该是魏韩两国的军队。
“东线战场”,因为魏王赵润的命令而暂时停止,而“西线战场”,也就是秦魏战场,也因为秦魏两国签署了“休战协议”而暂时告一段落,这使得魏国终于进入了宝贵的和平时期。
自魏国兴安年间“魏韩军备对峙”起,在过了整整七年后,魏国终于得到了宝贵的喘气机会。
既然战争已经结束,那么,魏国所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抚恤”与“犒赏”。
抚恤,指代的关照在这场战争中所牺牲的魏国士卒——包括民兵。
据天策府与兵部的统计,魏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正规军士卒数量如下:
司马安的“河西军”战损三万;
魏忌的“河西军”战损两万;
赵疆的“河内军”战损一万五千左右;
韶虎的“魏武军”战损八千左右;
屈塍的“鄢陵军”战损一万一千左右;
庞焕的“镇反军”战损一万六千左右;
博西勒的“羯角骑兵”战损一万两千左右;
伍忌的“商水军”战损六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