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页

李义府呵呵笑了两声,捋了捋稀疏的长须,缓缓道:“所谓皇子出京,据说是一个名叫冯渡的监察御史首先上疏,后来许多御史跟风附议,陛下推搪不过,这才下了旨意,这个冯渡究竟是什么来头,下官并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此事绝非冯渡一人所为,一个小小的御史,还不至于有胆子冒着得罪所有皇子的风险,上这道吃力不讨好的奏疏,他的背后必有人指使,至于这个指使之人是谁……呵呵,或许是留在长安的皇子,也或许是有别的庶出皇子故布疑阵,假旁人之手一步一步除掉嫡出皇子,任何可能都不能排除。”

李素愈发惊讶,这一点上,李义府比他想得更深远,原本李素只锁定了魏王李泰和长孙无忌两人,但李义府却提出第二种可能。

确实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尽管可能性极小。

庶出的皇子若欲争储,最大的敌人自然是嫡出的李泰和李治,首先分而击之,将李治支离长安,让别人怀疑是李泰布的局,嫡子之间互相猜疑,互相敌对,最后得益的是谁?

这里面可以作的文章实在太多了。

李义府接着道:“总之,长安朝堂这潭水看似清澈,实则浑浊不堪,只不过那浑浊的地方藏在暗处,寻常人无法发现,既然如此,我等欲保晋王殿下留在长安,只能选择将这潭水搅浑,越浑越乱越好,晋王已然身陷危局,若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恐难破此危局。”

李素沉吟半晌,缓缓道:“李兄刚才说,欲破此局,须换条路走,又说把这潭水彻底搅浑,请教计从何出?”

李义府直视李素,道:“制造事端,祸水东引。”

李素一怔,然后陷入深深的思索。

……

太极宫。

常涂跪在李世民面前,面无表情地禀奏着手下刚刚查到的消息。

“据查,监察御史冯渡,河南贫寒农户出身,家贫好学,贞观元年河南大旱,冯渡携家小逃难关中,落户蓝田县,朝廷抚恤难民,分予冯家良田六亩,免其赋税三年,冯家由此得到喘息,遂一心读书求取功名,贞观八年,冯渡以乡贡而进明经科,后来投行卷入蜀王殿下府上,蜀王荐于朝廷,遂录用为礼部主事……”

李世民听到这里,眼中精光暴射,语气阴沉道:“蜀王李愔?你确定没查错?”

常涂垂头道:“老奴不敢欺君,所言一字不假。”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不敢置信之色,冷冷道:“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