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多尔衮这两年来确实没有建树,把大清朝带向了下坡路,让代善心里也十分不满,若是有人能换下多尔衮,他也没有意见,不过却也有个前提,那便是权利交接时,他不希望发生动乱。
代善知道豪格对皇位念念不忘,也明白他找自己来的意思,他既然进了肃亲王府,也就表明他不是不支持豪格,但多氏兄弟势力庞大,若豪格没有快速平稳的接过政权的能力,代善是不会表态。
“本王在关外,只是骑马打猎,哪有时间关心朝政?朝中有摄政王在,本王是不在其位,也就不操闲心了。”代善淡淡道。
豪格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当初如果不是代善和稀泥,他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未必不能击败多尔衮登基称帝。
代善说他不闻朝政,豪格心知是假,自己儿子都死了,十月就跑来北京,怎么可能不关心朝局。
豪格见这老狐狸缩着,但他却不能不说,否则不真成了请他看玉带了,他可没那闲工夫,“昂邦阿玛不必相瞒,我请昂邦阿玛来,绝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为了爱新觉罗。多氏兄弟把持朝政,排斥异己,这两年来损兵折将,我认为大清不能再控制在多氏兄弟之手,否则大清就要完了。”
第619章 政变前兆
豪格这是开们见山,但代善却依然不语,豪格的心思他自然知道,可把多尔衮拉下马,豪格这个有勇无谋之人能否比得上多尔衮呢?
当初四旗支持,他都没有登上皇位,这其中有他与济尔哈朗暗中与多儿滚妥协的原因,但主要还是豪格自己能力不行,斗不过多尔衮,才被他们抛弃。
代善希望能把多尔衮换掉,是希望大清能够更好,保证满洲贵族的既得利益,但要是豪格干的还不如多尔衮好,那岂不是害了大清朝,搬着石头砸自己的脚。
豪格见代善皱着眉头,眼睛一动,他被坑了一次,原来四旗只剩正蓝一旗继续支持他,再加上几名两黄旗的老人,实力一点点的被多尔衮瓦解,他夹着尾巴的这几年里,也总算磨砺了性子,动了动脑筋,用汉人的话讲,那就是“非吴下阿蒙”了。
豪格大概知道代善在想什么,于是接着说道:“昂帮阿玛,当初我争位失败,大伙儿商量着让多尔衮和庄亲王主政,我也没有意见。这几年来多尔衮让我打哪儿,我就打哪儿,只要对大清有利,我没有二话,可多尔衮做了摄政王,皇上年幼,他得了宗室信任,应该忠君体国,殚精竭虑才是,然而此人却心胸狭隘,瑕疵必报,而且刚愎自用。一上台执政,便夺去了庄亲王的权利,变成了他一个人说的算。不仅打压我,而且还牵连鳌拜、索尼、巩阿岱等人,当初支持我的两黄旗将领,凡是不投靠他,都要受到打击报复,使得良将不得重用,前线屡吃败仗~”
豪格说着也不自绝的想到这几年的委屈,他越说越激昂,但说到这吃败仗,却卡了一下,毕竟满清最主要的两次败仗,一个是代善孙子勒克德浑指挥,一个是他儿子满达海指挥,豪格不好多谈。
代善听着却依然不发表意见,只是端着茶杯,小抿一口,显然没有听道他想听的话语。
豪格见此眉头微皱,“如果方才这些,昂帮阿玛觉得是我个人的抱怨之语,那多尔衮刚愎自用总是事实吧。当初我便说了,光复先祖基业,与明朝划江而治,便足矣。多尔衮硬是要发兵南下,现在打了几年,明朝没有灭掉,反到是八旗越打越少,我正蓝旗的情况算是好的,可如今也没有旗丁可以补充。昂邦阿玛的两红旗恐怕情况更糟糕吧?若是再由着他这样打下去,我看不用几年,不用明朝打,我们自己就完了。昂邦阿玛乃是咱们宗人的领袖,这个时候再不闻朝堂之事,岂不眼睁睁的看着大清朝被多尔滚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