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页

但是南朝依靠庞大国力和工艺上的投入,将这种武器配套的细节和缺失,给强行补足,而走出另一条实用化的路子来。

比如铁皮胶壳的密封工艺,瓷粉摩擦式拉发引信,精研配比的发射药,灌注式燃烧弹头和特殊配置的精火油,都是可以借鉴的现成基础。

只是受限于工艺和材料成本,或者说某些人为垄断的因素,一直未有大规模在军中普及,而只是作为神机军的专属武器。来自执行战地远程压制的任务。

而自从我在安远州,私下从神机军的仓储里,获得一批样品后,也私自进行了拆解和分析,在不可复原的损毁了几十件成品之后,总算有所获得。

原本一只需要马背上负载的大长粗,被缩减成一个士兵就可以背负起来行军的半身高,而且弹体和药头是可以拆分式的,虽然只是这些细节上的变化。

背后是精密工艺上的辛苦付出和成倍增加的困难,以及相对于原型翻倍的成本,因此这次只带了一百多枚作为战地试验的成品。

这次这些短发火箭,被带过河北来,作为炮射火力之外的延伸和补充。

虽然从准头和散步率上,都还有些差强人意,只能靠活动式导轨,设定的曲率来完成模糊半径内的概率打击。

但至少用来打城垒一类的固定目标,或是轰击大规模列阵的纵深,还是有相当效果的。

因为数量太少,实际造成的杀伤效果有限,更多情况下是一种震慑和威胁。

比如掩护和配合,前冲的掷弹兵序列,远近一起压制和驱逐,躲在城垒里的守军。

或是,迫使敌军密集结阵的防线,被打散和驱离,然后辅以火铳队,密集排射深度杀伤,彻底打乱或撕开战线,为前驱战兵队的突入厮杀,创造契机。

我如此构思着,却浑然发现就在我走神的这一会,在本阵集结的掷弹兵冲击下,敌阵最厚实的部分,已经被成功的打穿成两截了。

酣战其中的将士们,以个团队为单位,组成一个个远近搭配的中空方阵,以火铳和刀矛相互掩护和支撑着,像是一个巨大的千斤顶一般,正在缓缓的将开裂的敌阵大部,向着两侧努力驱杀出去。

而掷弹兵朝着人群密集处,所投掷爆炸物激起的烟尘,则构成了某种遮断敌阵的幕墙。

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理由,在支持着他们继续战斗,但显然,我的麾下仅仅投入了六成的军力,战局就已经开始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