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的事儿,继续交给贾阁老办。”慈禧太后说道,“策论的题目且不忙,等到开考那一日,我亲自来拟。”慈禧太后看了看帘子外头的同治皇帝,“罢了,就叫皇上拟吧。”

同治皇帝来了精神,目光炯炯,若是自己出题,这可真的是天子门生了,皇帝想着出什么题目才好,太后又继续说道,“穆扬阿已经进京述职了,崇厚已经到了天津拜了印,穆扬阿放在那里,你们几个说说看。”

三品以上的大员,就不是吏部尚书能置喙的了,明朝是廷议,清朝是皇帝乾纲独断,尤以高宗皇帝最为大权独揽,到了同治朝,同治同治,自然是君臣同治,一应大员升迁都由军机处拟了备选人员出来,然后再由皇太后垂问过军机处意见后再择一任之,或是选出几个职位来,让大家伙挑,故此也难怪恭亲王府前车水马龙日夜访客不停,若是不入军机处的名单,怎么可能会被太后选中?

有清一代,相权之胜,要属本朝。不过太后也不以为甚意,恭亲王听到太后说起,“穆扬阿原本就是从二品的本官,又有正二品的工部尚书衔,入京之后自然也不能低了二品的位置,再者穆扬阿在天津办的井井有条,天津原本不过是一府之地,如今商贸兴旺,也应该嘉奖勉励为是。”

“那就是要升官咯?”

“军机处大家商议了一下,穆扬阿该升大学士,进内阁。”

太后微微沉吟,“这样虽然进了阁,毕竟是虚衔,没有实际差遣?”

“眼下六部满汉尚书都是满员,实在是没有空出来,若是迁为侍郎,似乎又是谪贬,不能彰显国朝优待功臣之意了。”

第321章 以退为进(一)

官员虽然可升可降,可若是大功不赏,反而要左迁,那便是要寒了人心,所以六部侍郎自然是进不去了,另外入直军机处,慈禧太后自然是想都没想过,军机处就是如今的政事院,入此者必然为政坛翘楚,或者元老大亨,穆扬阿不过是任了一任的巡抚之职,六部尚书、总督均未担任过,入职军机,委实是太过夸张了。太后沉吟了一番,“穆扬阿在宁波府、天津任上都是专营财务,他在这一块的才干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若是入京,自然是要去户部的。”

一言既出,四处皆暗暗心惊,这满汉户部尚书都已满员,旗人出仕通道无比通畅自然不能去占汉人的位置,所以皇太后的话就直直的射中了宝鋆,这个军机大臣兼户部满尚书的宝配蘅,宝鋆的额角冷汗慢慢沁出,他自己却不敢多说什么,“宝鋆管着户部,井井有条,军机处还有这么多的差事,也是料理的分毫不差,这我是瞧见的,自然也要嘉赏的,我瞧着他实在是辛苦的紧,如今有了内行的人回来,宝鋆可以卸下重担,好好歇息一番了。”

宝鋆不敢说话,自然,他不愿意卸下这个六部之中最有油水的部职,可他也不敢说谢太后恩典,若是如此一说,那户部尚书的位置可就实打实的没有了。

没想到太后舍了天津巡抚的位置,居然是为穆扬阿选中了户部尚书!

这位置在道理上讲,说的过去,的确是为穆扬阿专门设置的升迁职位,可是,如此以来,宝鋆不是无故失去了户部尚书,这时候自然要有人说话,文祥抬起头来,对着珠帘后的皇太后和珠帘前的皇帝说道,“此事不可,太后,穆扬阿虽然是有功,可毕竟是在一省之地当差,且不说他资历如何,奴才只是怕他的能力不够,户部一事,千头万绪,非熟稔部事,心细如发之人才可担任,奴才怕是穆扬阿上不了手。”

“这话却是多虑了。”慈禧太后说道,“穆扬阿之才,大家均是有目共睹,昔日在宁波府,一力支撑东南半壁洋枪供给,茶瓷出口这些钱换来,这才打赢了发逆,平定了江南,当年还是肃顺在主政户部,他虽然没有克扣军饷,却也不能多给,若不是当年这么快的把火枪炮买进来,到了猴年马月都赢不了发逆。”

太后说话素来喜欢举证,“自穆扬阿到天津之后,天津堪比上海,赋税收了多少,工厂开了多少,老百姓的日子好了多少,在座的各位自然是知道的,不需要我多讲,大家伙觉得他要从天津那里挪出来,我自然是同意的,督抚久在一处,自然是弊病颇多,能时不时的换上一换,大家有了盼头自然是干劲更足,他到了京中,自然要给他一个好的。文山所说之事不足为虑,户部不是还有罗醇衍在吗,他自然也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