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页

他一生都在为元朝复国而奋斗,虽然现在向明朝称臣了,但那也只是权宜之计,等他灭了瓦剌,统一了蒙古,就会有新的章程了。如今,消灭瓦剌,一统蒙古的最佳时机,就摆在这位老谋深算的鞑靼太师面前,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容许自己出错,所以每一步都慎之又慎……

思来想去,他缓缓问众将道:“你们怎么看?”

“父亲,我觉着这容易理解,”他的次子阿卜都道:“马哈木虽败未灭,他听说明朝退兵,肯定要派兵跟来看看,确定明军已经撤回漠南,才敢回和林吧。另一方面,也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有道理。”众头领纷纷点头道:“说不定马哈木就在其中,我们快点追上去,就算捉不到他,砍掉他一支大军也是好的!”

“伯林你怎么看?”阿鲁台问他的外甥,也是首席谋士阿鲁伯林道。

“据斥候所探,前方有瓦剌人遗留的辎重,但是马蹄车辙不乱,不是仓皇逃窜的样子。”阿鲁伯林道:“而且他们撤退的方向,应该是忽兰忽失温,我担心会不会是他们故技重施,想要诱敌深入,在忽兰忽失温伏击我们?”

“怎么可能,”阿卜都笑道:“马哈木刚在忽兰忽失温败得那么惨,他还有胆量再设一次伏?”

“不好说。”阿鲁伯林缓缓道:“叼羊的狼还会回来。说不定马哈木正算定了,我们不相信他在那里设伏,反而偏偏埋伏在那里。毕竟那里的地形太好了,我们又没有火铳大炮,他完全有信心利用地形击败我们,也能让瓦剌人重振士气。”

所以说,有时候人思想太复杂了不好,只因为没想到瓦剌人会护送‘明朝太孙’南下,结果这位伯林兄就联想到如此种种,真叫人啼笑皆非。

但这种想法的产生合情合理,因为王贤这一招本来就叫‘将错就错’。他在定计时,已经想到了鞑靼人不可能料到,有几千人马在这个时刻南下,所以他们一定会感到困惑,猜测这些人马的身份和动机。王贤便在此基础上,营造了种种迹象,让他们想到马哈木会在忽兰忽失温伏击他们……王贤的过人之处也就在这里,他没什么出奇的计谋,但就是对人心的揣测登峰造极,所以才能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哪怕以阿鲁台智慧的大脑,也想不到碰到敌军的真正原因,所以先入为主地便以为自己的行踪,已经为马哈木所知悉,认为已经丧失了奇袭的条件,不得不改变策略稳扎稳打,以防轻敌冒进,中了敌人的埋伏。

思来想去,阿鲁台命令明日一早,将斥候侦查的距离,扩大到五百里,大军则徐徐推进,保存体力,保护好退路,待查明敌情后再作打算。

远处山头上,鞑靼人的斥候,不时在山下掠过,却没想到山上躲着对方的主帅。

深夜寒冷无比,王贤和许怀庆躲在一床毛毯底下,趴在山头上眺望着远处火光浮动的鞑靼军营。

“好家伙,鞑靼人倾巢出动了啊,这得过两万人了吧……”许怀庆小声打着哆嗦道:“这是要干死瓦剌的意思啊。”

“马哈木傻人有傻福,”王贤无奈笑道:“没想到咱们给他当了挡箭牌。”说着掏出小酒壶,喝一口烈酒暖暖身子,递给了许怀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