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王贤没有官架子,不以为意道:“当然,我们先静观其变吧。”
便见远处瓦剌斥候开始下马,在他们留下的营地里搜检起来。王贤不禁叹道:“可惜没有炸药,不然在营里埋上些,现在就好看了……”
许怀庆也叹气道:“让大人少了个千古流芳的机会。”
“老许,你拍马屁呦。”王贤哈哈笑道:“不过老子千古流芳的机会多了去了,不差这一回!”
也难怪他们有闲心在这里打屁,因为瓦剌斥候竟从刺探改为警戒,只在方圆几十里内游弋,没有往前的意思。显然瓦剌大军今晚就要在此地宿营了。
等到了傍晚时分,瓦剌大军终于抵达营地,第一件事自然是安营下寨,他们的警惕性很高,在土木工程上的造诣,也比瓦剌人高多了,不惜力气地挖下壕沟,竖起营寨,竟颇有些营垒森严、鹿寨重重的意思,基本上杜绝了敌人偷营的可能。
第0354章 错有错着
鞑靼军营里火光通明,帐篷如雨后的蘑菇一般密密麻麻,但若从天上鸟瞰,又会发现这军营的布置,如中原八卦一般,有生门、有死门、有杜门、有景门,实在是蒙古历史上仅见的奇景。
这是鞑靼太师阿鲁台,在数度败于瓦剌之后,卧薪尝胆,研习中原兵书的结果。白发苍苍的老太师,不愧是大草原上的智者,活到老学到老。不管怎么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鞑靼军队低落的士气有所回升,兵力也恢复到两万之数……当然在瓦剌面前,这点兵力还是远远不够看。
但那是忽兰忽失温之战前的瓦剌。
忽兰忽失温一战,世人都以为明朝永乐皇帝是赢家,但其实阿鲁台才是最大的赢家。他反复研读《三国》数年,才悟出这个驱虎吞狼的妙计,成功搬动明朝皇帝起五十万大军,为他打残了宿敌马哈木。
这都是阿鲁台事先算计好的,他之所以百般推脱不去见朱棣,不是担心朱棣会扣下自己,而是怕大军无人统领,坏了自己的大事。
现在一切顺利,明朝皇帝班师回朝,阿鲁台也率举族兵力杀来,唯一的遗憾是失捏干到现在还没赶来汇合,不过也无伤大雅了,凭着麾下一万八千名养精蓄锐的虎狼之师,他有信心趁着瓦剌大败之际报仇雪恨!
只是没想到,一出大漠就遇到了瓦剌的大军,当斥候禀报说,前方有足足六千瓦剌军队留下的痕迹时,阿鲁台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赶到这处营地,看到虽然大部分的帐篷早已经撤去,或者被烧毁了,留下无数帐篷下没有草皮的泥土地时,依然能断定有大军在此驻扎过。
清点灶台和帐篷数,瓦剌军的人数应该在六七千左右,这一发现如一盆冷水,兜头浇在兴致勃勃前来捡便宜的鞑靼人头上,众头领不敢吭声,跟着太师进了新搭建的帅帐中。
阿鲁台身材魁梧,须发皆白,高鼻深目,跟蒙古人的样子一点不像,他身边的众头领,也大都是他这个样子,这是因为他们阿苏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是当年蒙古大军西征时,被带回东亚,成为蒙古军团的一支近卫部队,元武宗时成为侍卫亲军,之后才渐渐壮大起来,如今主人衰落了,他们却成为东蒙古实际的主人。不过阿鲁台仍然恪守着祖制,以元朝皇室为主,立黄金家族的后人为大汗,自己只当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