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安没有说话,倒是身旁的白铁柱想要说些什么,却被白安制止了。
对此季雨迟倒不急,她觉得白安会愿意说的。
果不其然,相对沉默后,白安发问了,“林家真的只剩下两个月的事情了?”
季雨迟点头。
却发现白安在她再次肯定后,突然开始大笑,笑着笑着又有眼泪流出来。
白铁柱坐在一旁,虽然没有白安那么激动,但是也能够看出来,他脸上振奋的神色。
“果然是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遭天谴的林家早该被抓人大牢,千刀万剐。”
季雨迟着实没想到白安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当下连水也不喝了,认真听白安接下来要说的话。
“白家那些地,根本不是正常用钱买来的,而是抢占来的。”
白安一出口,对季雨迟而言便是大新闻。
“至于你问我为什么说林家不行了,是因为我已经将证据准备好,准备不日就去状告林家,我定要林家为他们这些年在大湾村做过的孽付出代价,让林家尝到苦头。”
白安神情激动,显然已经陷入到了自己的思绪中,双眼通红。
“林家那片果园一半都是抢占我家过去的,也怪我家祖父心眼实诚,只顾得眼前,没能识出林家竟然是有心算计,最终将自家土地全都写上了林家的名字。“
白安说起这个,白铁柱显然也十分难过,原本一直默不作声的男人,竟然低头悄悄擦起眼泪。
季雨迟看着两人的模样,不得不开口阻止。
她若是不及时让两人回归正题,这两人还不知道要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多久。
听到季雨迟的声音,白安很快清醒过来。
林家的发家时间并不久,准确地说是从林老爷父亲开始的。
林老爷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当初的林家虽然不算贫穷,但也并不富裕。
夫妻两人供着一个读书人,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好在林老爷的父亲争气,没过多久便考中了秀才,让林家占到了有功名的好处。
秀才可以见官不跪,官府也不敢轻易对秀才进行责罚。
而当初林老爷考中秀才后不久就,便有商人拿着金银珠宝来结交。
也是这一举动,打开了林老爷父亲的另一条出路。
林老爷父亲名叫林寿,考中秀才时有二十岁。
随后便一心想要考取举人,奈何接下来三次都失败了。
林寿一连蹉跎了十年,那些最初因为林寿年纪轻轻就考中秀才的商人,已经对林寿换了一副嘴脸。
因为他们清楚,依照林寿这样,日后给他们带来庇护和收益的可能微乎其微。
林寿不过是他们鱼塘里早就被遗忘的一条鱼。
林寿因为这些商人这十年来态度的不断变化,被刺激得不轻。
终于再又一次下场后,他中了。
虽然只是将将考中举人。
但是这也代表着从此林家不一样了。
而经过这么多年的磋磨,林寿自己深深明白,他并不是什么读书做官的料,与其继续读书劳累自己,连累家人。
不如就此止步于举人,毕竟这个功名于他而言已经足够了。
举人已经可以去衙门中给官员提出意见,名下有百亩的良田不用纳税。
之前那些对他异常冷淡的商人又重新热络起来。
这一次林寿对商人的礼物概不推辞。
随后有个远方族人向林寿提出想要将自家的田地挂靠在林寿的名下。
这样自己每一年都能剩下不少赋税。
林寿痛快答应了,与此同时还得到了启发。
他将城中附近的村子都转悠了一遍,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大湾村。
随后他便用自己举人的身份,骗取了大湾村村民的信任,并且主动向村民提出若是村民想要减少税收,则可以将田地挂在他的名下。
田地毕竟是村子里农民的根,农民虽然心动。
可林寿于他们而言毕竟只是个陌生人,虽然举人的名头很响,但还是要多加小心才行。
林寿看出村民的想法,又主动向村民承诺,他们可以额外补充,说明待林寿百年后,若是林家没有举人出现,无法帮村民避税时,则会主动将田地的名字交还给村民。
有了这补充,村民中动心的人更多了。
最终商议过来,有一部分人同意了林寿的做法。
他们要同林寿签订契约。
却没想到林寿从始至终都是在玩弄心机。
村子里能够读书识字的人本身就少,林寿花了一大笔钱将他们买通,并且在他们的协助下,顺利和村民签订了契约。
可是那契约根本不像是林寿之前所说的,等林寿百年后将田地交还给原来主人。
而是待林寿百年后,这些所有和林家签订过契约的田地,都归林寿儿子所有。
不识字的村民被林家耍得团团转。
而那些略微识字的村民一部分被林家用钱所收买,一部分碍于林寿是个举人而不敢发声。
直到林寿百年后,林家并没有人重新考中举人。
那些和林家签订契约的人便商量着拿出契约,将自己的地从林家换回来。
反正林家如今也要缴纳赋税。
自己的地放在旁人手中总是不安心的。
谁知道一众人找到林家之后却傻了眼。
林家根本不认他们手中的契约,并且扬言,这本身就是他林家的地,他林家看他们这些人可怜,所以才不要租金免费给他们耕种。
得到这个结果的众人自然是气不过。
虽说现在百姓们怕官,但是毕竟关系到自己生存根本。
几个人协商之后,由白安的祖父带头,去衙门状告林家,侵吞他们的土地。
但是去了之后,拿出一直视若珍宝的契约,他们才知道这纸上写得内容是什么。
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有好几家的土地都成了林家的。
明白真相的一众人,自然去找过之前签订契约时,识字和他们宣传的几个人。
但是老的老,死的死,走的走,或是直接说当年从未参与过这件事情,概不认账。
所以大湾村至少有十户人家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土地,就这么拜拜送给了林家,年年给林家打工。
白安年少时机灵,且当时因为家中不用交税,林家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些银子。
所以当时白家的经济条件相对宽松,白家祖父便做主将白安送去了学堂识字。
奈何不过是刚学完千字文,林寿便去世了。
随后林家换了副嘴脸,白家的地不再是白家的,白祖父大病一场。
家中自然也没有钱继续让白安读书。
白家祖父去世时,手中还紧紧握着和林家签订的契约,死不瞑目。
但是那些田地写得是林家的名字,官府也不管他们之前是怎么操作的,只认契约。
白家的田地就这么成了林家的,虽然生气愤怒但是又没有办法。
只能给人打工,重新买田地。
好在之前白祖父并没有将所有的田地都写成林家的名字。
白家在大湾村算是留下了些许根基。
白家祖父走后,白家众人心灰意冷,不愿意和林家打交道,各自寻某出路。
唯有白安,将祖父手中的契约收了起来,并且决定去林家当长工。
林老爷在读书一途上没能继承自己父亲林寿的本事,但是在赚钱和玩弄人心上却半点不差。
他们家在大湾村林林总总坑了大湾村几十亩的土地,该种果树。
为了不让大湾村那几户人家闹起来。
林家想尽了法子,能够用银钱和恐吓收买的,便收买下来。
若是那些骨头硬的,不愿意介绍林家示好的法子,林家则招来了不少三教九流的混混,日日将那些人的家里闹得不得安静,直到对方搬走为止。
白家在大湾村还有一片不大的农田,虽然不如之前的好。
但是毕竟祖祖辈辈都在大湾村生根发芽,他们不舍得轻易搬走。
便收下了林家的银子,假装将这些事情烂在肚子里,好在村子里平静生活。
林寿发家的时候,林老爷已经不小了,自然明白自己家中那么多田地是依靠什么手段得来的。
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好大湾村的村民后,便开始费力宣传自己做好事,做善事。
比如林家的丫鬟即便是自卖自身进去,只要能够攒够银子,也可以将自己赎出来,并且不是漫天要价。
而后在各大城门口布衣施粥,时不时再去一趟慈善堂,给慈善堂一大笔钱。
这么几次下来,林家的名声越来越好,即便是大湾村有村民说林家不好,慢慢周围村子里也没人会相信的。
大家都说林老爷是个大善人,大湾村能够比别的村子好过一些,就是因为林老爷将田地买下来,种下了果林。
后来又传出来林家女儿嫁给了京城的贵人,连普通官员都轻易不肯招惹林家。
百姓们对林家的坏处更是决口不提,提起时就是全都是夸赞。
季雨迟听完这么长的故事,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你也说了,官府只认契约,即便你留着那契约告去官府,想必也没有什么用处,你还知道什么?要不然说话也不可能这么确定。”
季雨迟没再感叹当年林寿的行事。
毕竟事情已经过去多年,现如今她更想知道白安手中到底有怎样的筹码。
“当年收了林寿钱财,帮着契约作假的有户人家,重新回来了。”
当年林寿为了能够侵占大湾村那些村民的土地,自然是想尽了办法。
在村子里,读书识字之人一向都是受人尊敬的,能够带领一个村子的风向。
所以林寿当年将几人的田地全都买了下来,并且又额外给了一大笔钱,这事情才算办成。
其中有一户人家,答应了林寿的条件,将银子拿回家后,心中却怎么也良心难安。
想来想去,同家人商议后,决定搬迁。
从大湾村离开后一路向南,随意在一个村子买了田地,在那里安定下来。
却不曾想,前几年正逢大旱,那人重新安定的地方是整个大宁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可以说是颗粒无收,并且严重缺水。
好在当时那户人家还有不少钱,强撑了下来,不过手中的银钱也花的七七八八。
不过在白安看来,这家人或许是恶有恶报。
好不容易灾情缓解,日子趋于平稳,家中孙子却生了场大病。
最终将宅子卖了才算是将孩子的病治好了。
只不过虽然治好了,但是身体却仍旧坏了,时不时就要拿药调养身体。
那人在那个村子里生存不下去了,想起自己当年离开大湾村时,因为走得匆忙,并没有将家中的宅子卖掉,所以又带着一家老小,千里迢迢又回来了。
白安当初不听家人劝阻,非要去林家果园当长工,就是因为咽不下这口气,想要在林家果园筹谋,看自己是否能够找到机会,让林家倒霉。
因此他早已经将当年的事情,打听得一清二楚,只等着机会到来。
而那户人家一回来,就被白安盯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四号要上夹子,所以更新时间应该会在晚上十点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