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奇别伊将他的国民军军长的职位一股脑撸掉,侯赛因诺夫自然不服,和他同样满腹怨气的多是地方实力派。这些人,哪怕是苏联时代,也不是那么安分守己,何况是面对学者出身,初涉政坛的埃利奇别伊。
一边是人民阵线的党内力量被削弱,一边是不服气的地方势力,即使侯赛因诺夫能忍,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也会逼着他扛起这根大旗的。
当埃利奇别伊用其他人的前途和命运,换取了游行示威的结束,以及极大的声望之后,地方的反抗,就是不可避免的。
区别只在于反抗的范围和结果。
向来是强硬派的埃利奇别伊,这一次的选择与面对纳卡争议的选择一致——武力平叛!
巴库的内卫部队仍然是阿塞拜疆最富实力的部队。他们的装备最好,军饷最丰,训练也最刻苦。
这支部队,也是埃利奇别伊的底气之所在。类似于中国孙中山时代的国民革命军一样,内卫部队各方面的素质都值得称赞,而且被“人民阵线”有效控制。
巴库的市面尚未混乱,也是出于人们对内卫部队的信任。阿塞拜疆军费的一半以上,都投入了这支军队,它们的实力理所当然的要比侯赛因诺夫的军队强。
焦国平却远没有放心的感觉,他挂断电话以后,瞎想片刻,不得要领,干脆去寻苏城。
莎祺饭店并不大,焦国平很快在地下一层的酒吧找到了苏城。
“巴库的内卫部队和特种警察都出动了,你真的不怕被抓走啊。”焦国平整理了一下心情,半开玩笑的坐在了苏城身边。
“也给他一杯。”苏城对酒保说了一声,不答反问道:“你怎么没回去?”
“太多疑问了,舍不得回去啊。”焦国平盯着苏城,道:“不得不承认,局势的发展有点扭转了,但还没到关键点上。我始终不明白,你怎么就如此笃定阿利耶夫会上台?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
“关键点?”
“对,太多的关键点。”焦国平苦笑着端起倒了三分之一杯的杜松子酒,一口喝了个干净,辣的哧溜一声。
苏城示意酒保再满上,自己端起杯子慢慢的品着,笑道:“真正的关键点已经过去了。现在无非剩下两件事,内卫部队镇压甘贾叛乱的结果,以及阿利耶夫能不能上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