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页

“您还真别说,我回来以后,是要给咱们修洋灰路的,一条不够,咱不光往镇里修,还往省城修。”

“城子,你可要想好,修路是好事,没必要修那么长的路,现在修路可贵着呢……”表舅没有料想中的高兴,反而苦口婆心的劝说着。

前面,忽然传来重重的咳嗽声,道:“苏董事长愿意给家乡修路,这个是好事啊,咱们应该支持的。”

苏城抬眼去看,却是个不认识的高瘦男人,外穿夹克,内穿衬衫,一看就是个干部。

姥爷徐宝明站在干部身边,介绍道:“这是咱们巴县的茹县长,他听说你来了,今天清晨坐车过来的。”

“茹县长有心了。”苏城淡淡的与之握手。

“苏董事长衣锦还乡,支持家乡建设,我应该感谢您。”茹县长没有丁点县级干部的架子,至少在苏城面前是没有的。

村里人见一县之尊都在苏城面前小意的说话,顿时虚荣心大增,同时对苏城本人,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就在人们竖着耳朵,准备听他们的高级寒暄的时候,苏城却是松开手,道:“今天祭祖,不说公事。”

他向姥爷使了个眼色,就进了祠堂。

茹县长再怎么样,也不好闯到人家的祠堂里面去,于是只能在外面等着。

徐宝明点燃了祠堂的香火,带着苏城磕头祭拜。

由于不是什么盛大的日子,也没有太繁琐的仪式,尽管如此,祭拜也用了近一个小时。

出了祠堂,那茹县长仍然恭恭敬敬的等着。

苏城并不觉得奇怪。招商引资早在80年代以前就有了。那个时候,有钱的只能是海外华人,于是中央和各省市的侨办都在寻找海外关系,到了85年以后,渐渐有了较富的一批人,招商引资的工作才慢慢的向国内展开。

荆山所在的巴县是典型的贫困县,工业萎靡,农业落后,贸易也仅限于普通的商业买卖。好容易听说苏城的大华实业,哪里会有不耐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