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1023 字 2022-10-20

此消彼长,如今朝中武臣正在进一步谋取尊位,差不多已经涉及到了方方面面,长此以往,自古以来形成的以文制武的局面,将不复存焉。

好在,当今陛下春秋正盛,不然的话,以大将军赵石为首的武人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没人能够预料。

如今,科举改制在先,又有推波助澜之人,虽说前途必定艰难万分,但也显示了皇帝陛下对文事的重视。

利弊之间,很难说的清清楚楚,但在成武九年初,朝堂上的文臣们是极为振奋的。

前途未卜,却有大文章可做,做成了,便是流芳千古,不成……怎么能不成?有着皇帝陛下一力支持,武人们也不会在此事上作祟,甚至于还会鼎力相助。

毕竟,从景兴年间开始,大将军赵石等人,便是最为坚定的革新一派……

这样一来,文武同心,皇权鼎盛,再多的艰难险阻,也不足为虑。

成武九年二月,礼部郎中沈鹤的奏疏被下发中书议决,月末,中书议决,回奏于宫内。

三月,成武皇帝下旨,晋齐子平,为国子监祭酒,文章阁大学士,与翰林学士沈白等人一道,主持修订大秦文字,文理事。

由此,也拉开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文字革新的序幕。

与此同时,朝廷谕令接二连三到达各路,科举改制也终于从大秦朝堂扩散向了地方。

此时,成武鼎革,也就此达到了一个高潮,文武两道,在野心勃勃的成武皇帝加力推动之下,齐头并进,席卷大秦属地,其中恢弘壮阔之处,难以细表。

成武九年五月,出使后周的使节归来,带回来的消息并不算美好,后周上下,虽有动荡,动静却不能说大。

后周……嗯,应该称之为宋了,宋人朝堂内外重臣,大多在静观其变,使节走马观花,却是不能一一探及。

也就是说,宋人几乎是悄无声息间,便完成了改朝换代。

这对于大秦来说,不算好,却也不能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