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淮祯不可能袖手旁观,等着难题自己消解。
他三个月攻下南岐,又耐着性子治理这座死城,无非是想做出点成绩,让溱帝看看他在治国方面的才能。
早年中溱边境屡遭北游挑衅时,淮祯在民间的名望极高,因为只有他能镇得住那群北游人。
后来北游十二部归顺,边境太平,中溱上下忽然就转了风向:二皇子虽然很会打仗,却好像也只是会打仗而已。
一国君主,如果贪恋杀伐,大概率会是个暴君。
中溱的百姓会为二皇子战无不胜而高兴欢呼,大喊裕王威武,却无一人想看到裕王把战火带到中溱地界,破坏他们现在的安稳日子。
这个风向非常荒唐,自古以来,能打仗又是个明君的帝王不在少数。
但中溱上下就像被人灌了迷魂汤一样,一致认为裕王只会打仗,他登上皇位,战火就一定会烧到中溱地界。
在这种舆论的煽动下,所有人都去拥护瑞王——那个一次边境都没去过,自出生起就守在溱都,在溱帝和溱后的呵护下长大的大皇子。
一旦中溱有什么惠民的好政令,不管是不是瑞王主导的,那都是瑞王的功劳。
“瑞王若登基,那肯定是个明君啊!”坊间说书的人都这么夸。
就差挑明:“裕王登基,我们中溱就完蛋啦!”
如果任由这样的舆论发展下去,淮祯夺下的北游十二部都将成为瑞王的囊中物,而他只是瑞王手中的一把刀,一个工具。
淮祯可不想做一把别人的刀,他要做的是拿刀的人。
这就是他为什么一定要把南岐在短时间内治理好的缘因,他必须要让父皇看到,自己能攻城也能守城,用事实去回击中溱国都内被有心人操控出来的谣言。
“闭市一个月,倒显得我无能。”他思忖道:“传令下去,凡于明日开市者,不论大小商户,都减免三成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