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页

半个多时辰后,派去东厂的小厮回来。何娘子去前头听了禀报,又返回院中,对方应物道:“方老爷可以放松些,汪公子不来了,不必假正经了。”

方应物连忙问道:“她在宫里还是东厂?”何娘子答道:“人似乎是在东厂,但不会来。”

方应物皱眉想道,如果汪芷正在宫里,那当然身不由己,无法来会面很正常;但是人在东厂,却推脱不肯来,那绝对是故意的!

何娘子递给方应物一张纸条,“不过倒是写了句话送过来。”

方应物抬眼瞧去,只见纸条上歪歪扭扭写道:“我想我们都该冷静一下,分开一段时间也好。”

噗!方应物险些吐出一口老血,冷静她奶奶个头啊,她以为这是八点档狗血剧吗!他可不是来玩过家家的!

第六百八十六章 旭日东升

见不到汪芷,方应物拒绝了何娘子挽留,怏怏回家。不过方应物反复思量后,还是发现了奇怪之处。

这汪太监是个直爽性子,向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传纸条说几句云山雾罩的话,不是她的风格。

所以此中必有缘故,汪太监肯定隐瞒了什么事情!可惜他方应物终究不是神仙,委实猜不出来。更别说女人心这种东西,就是真神仙来了也未必能猜出来。

正当方应物在家里反复揣测女人心时,从宫中传出诏书,两道颇为惹人注目的人事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一是右都御史李裕迁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二是户科给事中方应物超迁正六品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括号不兼翰林衔。

两道任命在舆论里简直就是一热一冷的相反对待,李大人成为吏部天官是登上人生顶峰,从此成为手握无数官员前途的外朝第一大佬;但方大人进东宫,却是跌进坑里了,或者说终于跌进坑里了。

已经有老成的人物教育后辈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你们总是不懂,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即使强如方应物者,今次也被坑到深不见底了,正所谓物极必反!”

亦有长辈敦敦教导子弟:“朝堂就是这么险恶,即便赢了无数次,但只要输一次,立刻就难以翻身了。为人处世无论何时要记得两个务必,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保持谨小慎微、战战惶惶如临深渊的心态。”

当然伴随着方应物进东宫的消息,还有那些真假不明的暧昧流言……这些也被人们视为一代天骄方应物衰败的征兆。一位生机勃勃的上升人物,怎么可能冒出这种诡异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