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页

达斡尔族部落一样强大了,和锡伯族部落一样。达斡尔族部落从互市得到了太多的好处,而且也得到了诸多的火炮和燧发枪,力量与锡伯族不相上下,到时候,就算是征服了草原其他的部落,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之间。也有争霸的一战。

这种想法,盘旋在莫啜的脑海,偏偏这个时候,一些经常到部落来做生意的商贾,想到了很多的办法,接近了莫啜,出了一些点子,都是削弱达斡尔族部落力量的。

对于大明朝廷的看法,莫啜的想法也出现了改变。以前是言听计从,现在是有选择的听意见了,有些时候,大明朝廷的命令,与自身的利益不相符,莫啜会想办法拖延,不可能拖下去的情况下,才会执行的。

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已经出现了一些小的冲突,因为马场问题。以及放牧的草场等问题,出现了争执,双发的部落牧民甚至动手了,不过这样的冲突,还没有上升到军队冲突的地步,每当出现这样的冲突。驻守安宁堡的孙元坤,都会派人过来协调,有效避免冲突更大,可总是协调,也不是办法。

莫啜最为相信的属下。不是部落的诸多军官,而是一名商贾,这个商贾满腹经纶,说出来的道理令莫啜佩服不已,也正是因为这么商贾的开导,令莫啜有了展现雄心的想法。

蒙古人豪爽,对于有本事的人,是非常的佩服的,特别是读书人,曾几何时,莫啜很想苏天成派出大明的读书人,辅助自己,但这样的想法,最终没有提出来。莫啜知道,大明的读书人,看问题很准,能够做出精辟的分析。

莫啜结识的这名商贾,是从辽东过来的,专门做珠宝生意的,名字叫做贾吉涵。

因为贾吉涵的精辟分析,一段时间之后,莫啜干脆将贾吉涵留在了身边,专门帮着自己出谋划策,贾吉涵出的主意确实不错,譬如说对待投靠锡伯族的部落,采取怀柔的政策,要求这些部落将继承人送到部落来,只要这些部落按照莫啜的要求做事情,就能够得到一定数量的火器,反正这些火器,也是锡伯族从宋思军那里买来的。

因为采取了这样的办法,没有掠夺投靠部落的财富,一段时间之后,投靠锡伯族部落的草原小部落,逐渐的增多,甚至有部落直接融入了锡伯族部落,在这个过程中,贾吉涵依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不少的小部落,干脆融入锡伯族。

随着部落人口的增多,军事力量的强大,莫啜更加的信任贾吉涵了。

就在莫啜还在想着往事的时候,贾吉涵进入到了帐篷里面。

一般人是不能够随便进入莫啜的帐篷的,随着锡伯族的壮大,一些规矩也开始多起来了,有些规矩,是贾吉涵直接帮忙定下来的,下面必须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做,譬如说要见到莫啜,必须要禀报,不能够像以前那样随便了,大大咧咧的更是不行的,态度要端正,请示事情的时候,态度要恭敬,上下的规矩要严格执行,要清楚自身的地位。

这些规矩,令莫啜感觉到了满足,一种大权在握的满足。

而且贾吉涵带头执行这些规矩,见到莫啜的时候,都是恭恭敬敬的,绝不会表现出来狂妄,这令莫啜很是高兴。

因为贾吉涵立下的功劳,莫啜特意要求了,贾吉涵进入帐篷的时候,可以不请示。

“首领,属下上次说的事情,不知道首领是不是想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