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营参与的征伐不少了,包括剿灭流寇等战役,但苏天成一直的观点,都是斩杀军官,对于一般的军士,不会赶尽杀绝,也不会如此的大开杀戒,可这一次,他有些犹豫了。
穿越的苏天成,知道的教训是很多的,有些时候,征伐的过程中,怀柔的政策是会害苦自己的,苏天成记得有一个故事,也是在一次战斗中,军队进入了一个村子,村子里剩下的都是妇孺老弱,军队立即展开了救济,谁知道这些女人和小孩都拿起了武器,给予了军队重大的损失,甚至连指挥官都被枪杀了,后来这支军队违背了上级的规定,一怒之下剿灭了这个村子,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全部都杀了。
在征服复州和宣州等地的过程中,江宁营采取了怀柔的政策,没有牵涉到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可是问题也是不少的,那段时间,情报不断的泄露出去,渠清泽的意思,不清查复州和宣州等地的汉人,但满人是不能够容忍的,这些满人,短时间之内,是不会臣服大明的,后来进行的宣州战役,要不是苏天成谨慎,让辽东的江宁营将士乘坐战船,直接从海山抵达宣州,说不定这样的绝密消息也透露出去了。
不过赶尽杀绝的办法,苏天成是不会采纳的。
穿越的苏天成,和其他人的认识是有所不同的,在他的内心里面,蒙古和后金,都是属于大明的,用通俗的话语来说,都是中国人,这算是内部的事宜,不能够赶尽杀绝,特别是面对蒙古部落的时候,更不能够采取灭绝部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最终的意见,还是苏天成拍板的。
苏天成认为,军队之间的较量,不能够突破底线,不能够对妇孺老弱开刀,要是突破了这样的底线,那是很可怕的事情,之后就很有可能形成大规模的杀戮,特别是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更是需要控制,一旦放开了,草原血流成河,人迹皆无,对于草原的损害是非常大的,而且那是会写进历史之中的。
至于说征伐之中,可能会遇见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对待,总体的原则,征伐是军队的事宜,一旦蒙古部落投降了,就要停止杀戮,绝不能够有灭掉整个部落的想法,至于说后遗症的事宜,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不可能通过一次的战斗,就完全的征服蒙古部落,还是需要经过后续的建设事宜,来真正的统治蒙古部落。
苏天成的这个思路,通过也是不简单的,主要的问题还是在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至于说江宁营,那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这么多年来,江宁营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征伐的,所以说,为了落实这个征伐的思路,苏天成经过了认真的考虑,决定让阎应元赶赴安宁堡,与孙元坤一道进入河套地区,要求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必须要按照要求来征伐。
当然,苏天成很清楚,征伐台湾的时间不能够太长,自己还是要进入到草原去的,有些战斗,自己要亲自指挥,有些突发的事情,可能需要自己来拍板,还有最为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后金鞑子是不是会参与到草原的战斗之中,会参与到哪种程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的应对等等。
第九百三十六章 危险的信号
锡伯族的首领莫啜坐在帐篷里面,有些焦躁不安,随着部落的强大,莫啜的想法也出现了一些改变,加之前来投靠的诸多部落首领,时常说到了曾经强大的蒙古草原部落,诸如科尔沁部落和察哈尔部落等等,甚至有人说到了强大的元朝,那是蒙古建立的王国。
这些话语不断盘旋在莫啜的脑海,时间长了,他的想法也出现了一些细微的改变,当然,苏天成和江宁营的厉害,莫啜还是清楚的,江宁营驻扎在安宁堡和靖边的时候,莫啜是非常注意的,有了江宁营的帮助,通过互市,锡伯族部落迅速开始壮大,力量不容小觑了,到了崇祯十四年,锡伯族部落已经有了四万户近二十万人了,这不是一般的力量了,就算是与科尔沁部落、察哈尔部落比较,也不一定差到哪里去了。
随着江宁营撤离安宁堡和靖边,仅仅留下两千人,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渐渐成为了大明边关的屏障,保卫着大明边关的安全,也正是因为服从大明朝廷的领导,锡伯族部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火炮和燧发枪,配备很多了,这些火器的威力,令草原诸多的部落变色,根本不敢不听话。
莫啜早就不满足守在河套地区了,有了如此强大的实力,完全可以征伐草原了,到时候,由锡伯族来领导草原,统领草原,接受大明朝廷的分封,成为草原的大汗,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达斡尔族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