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个时候,罗汝才要想到自己的出路了。
摆在面前的道路有三条,第一条道路,带领大军投降朝廷,可这条路,自己是看不到希望的,朝廷不会饶了自己,从前面那么多斩杀的首领可以看出来,朝廷对首领是不会留情的,尤其是重要的首领。
第二条道路,带着大军继续前进,进入朵甘都司之后,看看能够有什么出路,朵甘都司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虽然大家都是这样称呼的,其实朵甘都司早在万历年间,就废弃了,因为蒙古部落的崛起,这一块庞大的地方,已经成为了蒙古部落的地盘,实际上朵甘都司,不是明朝控制的地方了,进入朵甘都司之后,可以避开明朝大军的追杀了,但可能要面对骁勇的蒙古部落,再了,军士是不是能够适应游牧的生活,还是未知数。
第三条道路,那就是自己带着钱财逃离,带上一部分亲兵,过富裕的隐居生活,这样的可能性太小了,且不能不能做到,就是朝廷也不会放弃对自己的追缉的,江宁营如此的厉害,那么多的情报都知道,偌大的大明,可能没有自己生存的地方了。
想到这些,罗汝才有了穷途末路的感觉。
接连两天的时间,罗汝才都是喝的大醉,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大军今后该怎么办,大家都在等着。
亲兵禀报,又有一部分的军士,有些躁动了,这个时候,罗汝才清醒了一些,但清醒之后的罗汝才,性格突然变化了,对于准备内讧的军士,毫不留情,开始在队伍里面清洗思想不纯的人了,这样的举措,雪上加霜,令大军更加的不稳定了。
到了九月初,罗汝才带领的两万大军,还没有走出松潘卫,可剩下的军士,不到一万人了,士气普遍低迷。
第六百一十二章 平定流寇(1)
被任命为蓟辽督师之后,苏天成没有放松对流寇的戒备,四川境内的江宁营将士,留下了五千人,这些人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彻底剿灭流寇,四川卫所的军士,不大可能依靠的,痛打落水狗的道理,苏天成很明白。
驻守在巴州的一万流寇,全部都投降之后,苏天成和秦良玉商议之后,做出来了决定,贺人龙回到四川,率领这五千人,无比要全歼流寇,罗汝才带领两万流寇已经逃走,朝着松潘卫方向而去了,若是离开了松潘。进入朵甘都司,事情就不好办了。
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谁也不知道,罗汝才是不是会卷土重来。
做好了这个安排之后,苏天成还下令了,四川境内大规模宣传李自成被生擒、九万流寇全军覆没的消息,不管什么地方,这个消息都要传开,这是典型的政治宣传,这样的攻势,有些时候比大军剿灭还要管用。
贺人龙离开京城的时候,苏天成告诫他,不要总是想着在战场上厮杀,也要想想战场外面能够发挥的作用,譬如说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能够获得准确的情报,掌握罗汝才的行踪,掌握两万流寇的动向,包括流寇队伍内部是不是有什么变化等等,要抓住最好的时机,一举歼灭流寇,不能够给流寇喘息的机会,更不能够让罗汝才逃走。
秦良玉是和贺人龙一同离开京城的。
秦良玉对苏天成非常的敬重,尽管说苏天成比她儿子的年纪都小,但这种敬重与年龄无关,秦良玉感受到了,苏天成身居高位,手握大权,没有一丝一毫轻视自己的意思,虽说以前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四川。在朝廷里面,秦良玉还是能够感受到轻视,毕竟自己是土司的身份,少数民族,唯独在苏天成这里,她没有感受到,而且受到了最大的支持。特别是在整合四川卫所军队的时候,权势甚至超过了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