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下的部分军官,也产生动摇了。
一些军官开始联络军士,秘密商议,这样的情况下,要是能够擒获罗汝才和一些军官,想朝廷投降,不定能够得到奖赏,还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造反的军士,以前大都是农民,或者一些卫所的军士,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野心,想到的就是能够吃饱饭,好处是当官的享受,他们能够过日子就满足了,不过当这个底线不能够守住了,甚至面临生命威胁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很容易发生改变。
义军最为缺乏的就是军魂。
没有目的的军队,尽管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取得胜利,可垮下也是飞快的,共同的追求将大家凝聚到一起,可以迸发出来巨大的力量,因为大家都有着明确的目的,为着这个理想奋斗,可一旦不能够达到目标,大家的思想就会出现变化。
古往今来,军队都是如此,就算是江宁营也不可能例外。
例外的是军队的统帅,如果统帅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号召力,注意做好军士的思想工作,让大家能够享受到胜利的成果,在低谷的时候,能够给予大家鼓励和凝聚力,这样的军队,必然越来越强大,反之,就是乌合之众。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罗汝才怎么可能做什么思想工作,他也拿不出来有利或者是有力的法了。
罗汝才在军队中间的威望还是不错的。
少部分军官意图谋反的举措,他很快就知道了。
义军的内讧爆发了,罗汝才的亲兵抓这些人的时候,遭遇了抵抗,很快,这种厮杀和搏斗蔓延开来了,支持的和反对的,各自为战展开了厮杀,双方一时间难分高下,只到罗汝才亲自出面,才将这场厮压下来。
厮杀之后,清点人数的,剩下不足一万五千人了。
一次的自相残杀,损失了五千多人,这是罗汝才没有想到的。
平息内讧的这个晚上,罗汝才彻夜未眠。
虽这次的内讧镇压下来了,但军士的思想彻底乱了,下一次的内讧,不定很快就会出现了,也就是,他罗汝才的生命,时时刻刻处于危险之中。
造反十余年来,罗汝才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境地,就算最为艰苦的崇祯元年的时候,情况也比现在好一些,大大小小的一百多支造反的部队,令朝廷有心无力,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放眼大明朝境内,剩下的义军,就是自己带领的这些人了。这也表示着,自己成为了朝廷唯一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