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页

其次就是粮食的价格问题,秋收季节,粮价总是要低一些的,这是正常的规律,在江宁县的时候,苏天成就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但河南府的情况不正常,粮价过低了一些,小麦的收购价格,竟然只有一钱五厘银子,这样的价格,农民是要吃大亏的。

最后是官吏的习惯问题,苏天成上任的时间不长,诸多的知县上任的时间也不长。府衙、州衙和县衙的政务,还是要诸多的官吏来办理,这些官吏,没有那么好的觉悟,依旧存在盘剥农民的问题。虽然府州县都强调了,也整顿了一些,但总体的情况不乐观。

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

核心的问题,还是土地兼并。

江宁县的情况,与河南府确有不同。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藩王,整顿起来容易一些,加之南方的读书人多,中兴学社成立之后,很多的观念,深入到读书人的心里。有些事情,推进起来,容易很多的。

福王朱常洵,已经成为了苏天成的心病。

八月初,酷暑季节。

孙承宗到河南府来了。

河南府正在全面整顿官吏的作风,府州县都开始清理官吏队伍,对于那些名声不好、惯于欺压百姓、贪墨钱财的官吏。坚决予以处理,吏员和衙役,直接开革,牵涉到官员,府州县悉数予以劾。

苏天成忙得不可开交,有些政策性的问题,需要他来把握。

这个时候,孙承宗来到了河南府,跟随孙承宗一起来的,还有刘宗周和鹿善继。

孙承宗已经七十三岁了。崇祯二年就被任命为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等职务,后来致仕归家,这一次,以少师和太子太师的身份,挂兵部尚书衔。总督五省军务,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这是很少见的。

由于孙承宗的推荐,鹿善继被任命为右佥都御使,协助剿灭流寇。

至于说刘宗周,到河南府来,是为了中兴学社的事情。

府衙三堂。

苏天成吩咐衙役端来了冰块,用于降温,这已经是很奢侈的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