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渠,意思你都明白了,还是赶回到陕州去,秋收一定要抓紧,不能够耽误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要关心百姓的生活,万万不能够出现偏差。”
有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苏天成暂时没有告诉渠清泽,他已经向皇上推荐了统领剿灭流寇的大帅,那就是孙承宗。
孙承宗虽然年纪大了,但有着丰富的经验,曾经抗击过后金满洲八旗,孙承宗最大的优点,就是稳扎稳打,不会急躁冒进,不会冲动,而且孙承宗善于发现和举荐人才。
中兴学社的影响已经出去了,完全走上了正轨,这样的条件下,孙承宗没有必要继续牵头了,毕竟中兴学社从事的,主要是理论研究方面的事情,让孙承宗一直都在中兴学社,颇有些大材小用的意思了。
苏天成在奏折里面,也为洪承畴和贺人龙说话了,不以成败论英雄,关键看是怎么吃了败仗的,不能够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否定整个人。
第三百九十三章 英雄所见
取得了一次难得的大胜,高迎祥的想法,众多的义军,应该是团结起来了,共同对付朝廷大军,自己的首领地位,也能够完全巩固了。
这一次的伏击,高迎祥亲自布置,知道这样布置的人不多,他告诉了李自成和张献忠,其余的首领都不知道,这也是为了预防消息走漏,上次偷袭中都凤阳,义军的损失太惨重了,令高迎祥怀疑了,是不是消息泄露出去了。
可就是这样的布置,在义军首领中间,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最先提出不满的,竟然是罗汝才。
罗汝才和高迎祥的关系,非同一般,每次召开首领大会,罗汝才都是支持他的,这一次的安排,因为不知情,罗汝才有了很大的意见,认为如此不相信兄弟,今后还如何的共事,起码的信任都不存在了,不要说其他的事情了。
所有的首领,在召开的大会上,因为罗汝才的质疑,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认为高迎祥保密是可以的,有人认为做得过分,两队人马针锋相对,谁都不退让。
高迎祥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首领不好当,谁都想着试一试,要以力量来对比的,以前紫金梁是首领,那是因为紫金梁的力量是最强的。
吵吵嚷嚷一阵子之后,大家还是同意了紫金梁的建议,大军在陕西休整之后,还是要进入山西境内发展,这样能够得到多的补充,至于说河南,没有人提及。
高迎祥内心最大的恐惧,就是江宁营。这一次若是对阵江宁营,他绝对不敢这样做,想当初,江宁营四千人,抵挡住了近五万人的攻击。自己的三万精锐部队,被江宁营悉数剿灭,这样惨重的损失,亘古未有。
江宁营驻扎在河南府,所有的义军首领,都是聪明的。大家不会提到江宁营,如果是江宁营剿灭紫金梁,可能有凑巧的成分,但中都凤阳之战,已经给众人烙上印记,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去触碰江宁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