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贸易就更加浩浩荡荡。主要以福建和广东人为主的海外贸易商往来穿梭于南洋各地,与世界各国的商人贸易。仅福建泉州的月港就驶出一千零八十六艘船,到达吕宋的马尼拉。拖去的是生丝和丝织品,拉回来的是墨西哥的银元。马尼拉和巴达维亚被称做“唐城”,因为大量的中国商人、工匠和手工业者在此定居。其中“闽人三十六姓”,就是被这些称做“南洋中国人”中的精英力量。
有了白银这种大家公认的,并且是充裕的交换媒介和价值标杆,不仅海外贸易如火如荼,国内远距离大宗商品贸易也被激活起来。
江南的人开始大量种桑养蚕,生产丝绸和棉布,福建人开始大量地种茶,而广东人则热衷种甘蔗,江西人不但做瓷器,还生产靛青等染料供应苏杭,长江上游的湖北四川则生产粮食供应东南。大运河重新疏浚凿通,贯通了中国两大水系,各地商人们便在密布的河网中东奔西走。过去盐商需要转运粮食到军队驻扎地,才能获得政府给的贩盐许可证,现在只要交银子就行了。昔日穷乡僻壤难谋生计的农民,以及其他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在有了新的行当,就是做手工业者商人、伙计。中国赫赫有名的晋商、徽商,以及沿海的闽浙商帮、宁波商帮、潮汕商帮应运而生,初显峥嵘。
商业如此兴盛,财富远远超过昔日的农业产出。每年南方向北方输送的白银五百多万两。当时有官员说,南方成了皇帝的又一个“内府”。
第五百一十章 恐怖之王!!
工商业如此兴盛,财富远远超过昔日的农业产出。每年南方向北方输送的白银五百多万两。当时有官员说,南方成了皇帝的又一个“内府”。
白银促使中国在局部地区开始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像苏州、扬州、广州、泉州、重庆、临清、汉口等等城市,就是因为商业贸易的发达而日益富庶繁华。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转变,极大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如果不用白银,就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
中国就是这个扩张的发动机,所用能源是白银。白银当时在任何国家作为货币,都产生不了这样的效应,因为在当时世界经济总量中,中国的份额超过三分之一。
百业兴旺,花团锦簇,十六世纪末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片欣欣向荣。尽管当朝的万历皇帝消极怠工,二十多年不上朝,各部官员缺员严重,文官闹来斗去,但帝国总体没有重大震荡。间或也有百姓造反,城市民变,但都很快平息。期间,日本狂人丰臣秀吉发兵攻打朝鲜,天朝震怒,随后大军出国作战,居然也把日本武士们打得落花流水。
白银对明代中期的社会风气产生巨大影响,过去的俭朴传统渐渐远去,一个消费时代豁然来临。白银使得财富更易标识,也更易积累。当时很多商人,拥有几十万两白银仅算中等,超过百万两白银的富豪也大有人在。
明代中期以后,整个社会崇尚经商,追逐世俗财富,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全国百姓将近六成不再务农。
然而人们都没想过一个应该认真想的问题:这些白银是从外面流进来的,万一有一天白银断流了或减少了,会出现什么状况?
可以说大明帝国的衰弱,正是从白银而开始的……当然尽管这个说法有些偏激……
“怪不得,干腊丝人要运那么多的金子回去。”蔡九洲恍然大悟。
丁云毅冷冷地笑了下:“可是无论怎样,这些金子他们都已经运不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