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孙岳他们身边,孙岳鼻子里哼了一声,将头抬起,白眼向天。而孙桂则一脸嫉妒地看着孙淡。
孙淡最近往来的不是锦衣卫指挥使,就是宫中的管事牌子,眼界已高,倒懒得同这两个小子置气,就站在他们旁边,眼观鼻,鼻关心地养起气来。
低调,低调。反正也就是一个下午,等吃了晚饭,咱们走就是了,就当出席一个无聊的宴会。
孙淡想躲在一边假寐,平秋里却不肯放过他。
平秋里也不走回座位,却对孙鹤年道:“鹤年公好福气,你府上的孙岳小哥自不用说,小杨学士的入室弟子,长得一表人才。就连孙淡,也是风仪不俗。今日到你府上,见了这两个山东新一辈的人才,真让人心中欢喜。听说你孙府藏了不少名家法帖,孙家子弟也是日夜临摹,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不知道平秋里有没有这个福气见识一下孙家子弟的好字?”
听平秋里这么一说,一众户部和礼部的官员也跟着起了哄,他们来孙鹤年这里本就是来图个热闹的,见又有了新节目,如何肯放过。皆说:“是啊。”
孙鹤年微笑道:“秋里客气了,听说你写得一手钟王正楷,乃当世书法名家。几个后生小子,写的字也不过是顽童涂鸦,如何入得了你的法眼。”
“不然,我真正擅长的是东坡的字,并不是因为苏学士的字比钟王好,实在是平秋里生性疏狂,与东坡居士书中笔意暗合。也因如此,常被人讥笑为叉手叉脚田舍翁,当不得名家而字。”平秋里一击掌,就有一个随从捧着一个画轴过来。
平秋里手一抖,打开卷轴,遍有一团黑色的大字巍峨扑面而来。
众人抬头一看,上面写着:“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所有人都抽了一口冷气,已经有人惊叫道:“苏轼的《寒食帖》,可是真迹?”
“正是。”平秋里得意地点点头:“正是平秋里以前从坊间购得的,花了一千两纹银。当时我还不敢确定这就是苏大学士的真迹,便跑去找杨学士鉴定。结果,小杨学士愿出三千两让我转让。如此看来,应该是东坡居士的真迹了。”
说到这里,平秋里摇头笑道:“小杨学士是最最喜欢书法的,自从见了我手头这卷书法之后,顿时如失了魂魄一般,整日都来叨扰兄弟,要求观看。我也是被杨学士给弄得烦了,索性跑回山东躲了一年,这才敢回京城。今日乃是大年三十,恰逢寰濠之乱已平,海内升平。平秋里心中也是欢喜得紧,干脆就在这里摆个擂台,挑战孙家子弟。若有人能在书法上胜了我,就以这卷东坡居士的真迹相赠。”
不但众人,连孙淡也吓了一跳。这卷苏轼的《寒食贴》在后世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是任何一个书法爱好者心目中的神作。当初他也曾经照着印刷品临摹过许多次,不过,苏东坡的字风格独特,同孙淡气场不合。学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学不了,就改学宋徽宗和冒辟疆。
“对,就比一比。”
“孙家子弟真是好福气,竟然有得到苏大学士真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