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军丁见袁畅态度谦和,发盛气凌人,把一张赃物清单抛在地下扬长而去。
袁畅一直看着那几个壮汉走出了衙门,才把脸转向被押送来的书生。只见他形容憔悴,但掩饰不住清秀的气质,一脸书生气,一看就是个知书达理的官家子弟。
看他满身棒伤,袁畅不觉一阵可怜,就用平和的语调问:“你是谁家子孙,为什么深夜去许方大人家中行窃?”
那个书生此时才用颤抖的声音回答:“生员实在冤枉。”
袁畅心里只道不用喊冤我也知道你冤枉;“你且详细地讲来。”
那个书生叩了一个头说道:
“督办大人容禀,生员姓邱名慕才,乃杭苏州家,四代书香,虽无济世匡民之才,却也懂得礼义廉耻。皆因生员家中藏有祖上遗传胭脂变色璧一块。这胭脂璧平日看去色如玛瑙,殷红可爱,若遇变天,则璧色转为淡绿,天气好转时又复为红色,是江南奇石。生员一向藏之秘室,不肯宣人。不知那大方大人从哪里得到消息,几次派人前来索取,生员都说没有,以为可以遮掩过去。
谁知三天前,方大人竟亲自登门,要以千金重价求购。小人仍以没有来推脱,方大人顿时变脸,拂袖而去。当天晚上,生员越想越可怕,唯恐方大人带人前来强抢,准备将宝璧藏匿他处。谁知打开宝匣,玉石已不翼而飞。遍讯家人,才知是被一亲信管家盗走。生员一时恼怒,上街寻访盗宝之人,不想正在街上撞见,立即前去捉拿。
那贼人径直往方大人住所之地跑去,生员穷追不舍,直追到后衙,竟无人阻拦。谁知到后贼人忽然不知去向,却涌出一班如狼似虎的大方大人亲军,将生员一阵苦打,然后送往大人衙门。生员平空遭此大祸,家中尚有老母娇妻,如何过活?久闻督办大人明镜高悬,法不枉断,还望大人为生员伸冤做主。”
听罢这番话,袁畅已经明袁畅这又是方谨在栽赃陷害好人。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判断,他一面将邱慕才收监关押,一面差人去邱慕才家附近查访,很快获得了确实证据。据邱慕才的四邻讲,慕才平日温文尔雅,举止端庄,特别是常常周济四邻,在街坊中很受尊敬。这次突然被大帅府抓送督办衙门,大家都感到茫然。
邱家所在地的里正证明,这几天大帅府军丁确曾多次到邱家去敲诈勒索,前几天方大人也曾亲诣邱宅,听说是要买一块什么石头,被邱家拒绝了。
最有力的证据,是住在邱家隔壁的一位沈老先生提供的消息。他说邱家原有一个管家,名唤邱云,平日人品不正,前几天突然失踪,而昨天却有人在街上见到了他,不知怎么他成了大帅府的亲军,穿着簇新的锦衣在一家店铺前吆五喝六,大耍威风。
袁畅得到了证据,心中更加有底,一股无名火使他几乎难以自制。方谨,然将被他诬陷之人,公然送到督办衙门来审讯,分明是欲借官府名义置邱慕才于死地;也分明是欲陷自己于徇私枉法之地。
堂堂王法,竟被他视若儿戏,实在是无法无天。自己若不为民伸冤,岂不坏了一世清名?想到这里,袁畅已经下决心不管方谨有多强硬的后台,也要诛除这伙恶棍。他屏退左右,反复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诱敌深入,令方谨不打自招,自陷法网的办法……
时间已是下午了,五月中午的天气,使人有点喘不过气来。大院子内静悄悄的,没有人出来走动。院子中一株大柳树,被阳光晒得叶子卷曲起来,好像失去了生命力。浓密的绿叶间,几只知了“吱、吱”地鸣叫不停,越发使人感到酷热难忍。
方谨只穿着一件短袖小褂,坐在桌子前发愣。这次奉命出差,是他主动找自己堂兄方玮明讨的差。他知道目前苏州一带富甲天下,想趁此机会大捞一把。所以到了无锡等处就到处以刺探消息为名,勒索富户,敲诈官吏,同时强抢民女,横行不法。
那全省官员中的许人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没有一个敢出来劝阻的。相反上至督办下至协察,几乎人人都在设法巴结这帮恶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