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后来张溥被迫亲自应战,但他所说的无非是不断重复祖宗之法如何如何好,一旦变了将会使朝野打乱等等。这话才一说口,就遭到了复社的猛烈反击,这位天下士子的领袖也因抵抗不住而面红耳赤!
到了天黑掌灯时分,辩论的胜负早已分出。那陵社众人虽然还在那竭力反驳,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只是在负隅顽抗而已。再看复社众人,个个都是气定神闲的样子。
侯方域和钱谦益得意非凡,今日复社大胜,昔日在南京的那口恶气终于得出。那张溥虽然早就名满天下,但终究还是老了,再不是他们的对手了……
“众位贤良都是好口才,黄溪心中实在佩服得很。”黄溪微笑着站了起来,制止了这次辩论继续进行下去:“此次可谓国难后京师的第一大盛会,适才诸位的言语,黄溪已经命人全部记录了下来,等回去后便刻印成章,广播天下,以为天下百姓仰慕。”
张溥大惊失色,这次自己的陵社可谓是一败涂地,哪里还有什么值得“仰慕”的地方?这黄溪如此做来,分明是要让自己,让陵社所有的人出丑。可黄溪权高势大,身后又站着武英王朱由斌这样一个巨人,自己能拿他有什么办法?
“多谢黄大人费心。”侯方域一脸讨好的神色,得意洋洋地说道:“这只是复社上下,平时细心揣摩朝廷政令,细心揣摩武英王的教诲,这才有了一点小小的看法而已,黄大人却厚爱如此,要让复社万古留名,实在让侯方域惭愧得很……”
这番肉麻话让陵社之人无不心中大骂无耻。一个人可以不要脸,但不能不要脸到这等地步。他这赤裸裸的吹捧和讨好,哪里还有半分读书人的气节,简直就是读书人中的败类。
逐渐从羞愧中镇静下来的张溥,却隐隐地看到了一种巨大的危险正在向自己和自己的陵社袭来。侯方域等人的作为所谓,分明是早有准备。现在看来陵社并不是稳操胜券的,他次的辩论只怕又要使陵社中的一部分人产生动摇。
还击了,到了还击的时候了。在京师,从各地赶来声援的读书人已经接近万人,这股强大的力量应该动用了。再不及时展开反击,只怕到时候就不光是丢面子那么简单了。南京之变的深刻教训告诉张溥,武英王朱由斌这个人只怕没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
……
小圆三酌楼上的这场辩论,在第三天即登上了新鲜事物,才出版的《大明报》的第一版。上面详细介绍了这次辩论的起因,以及最后的胜负结果,一时成为了京师民众茶余饭后谈论的资料!
“张溥空为天下士子的领袖,可这次却被自己的学生辩得体无完肤啊。”
“可不,我有个兄弟在小圆三酌楼在伙计,那天回来后就对我说,张溥和他的那个什么陵社,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这不,刚我听人在那读……对了,大明报,那上面可写得清清楚楚。连多少人参与,都是些谁,都记载了在了上面,要说,这大明报啊,还真是好东西。”
酒楼里,茶馆里到处都是这样的议论。
而坐在角落里,换上了一身便装和黄溪一起查访民情的朱斌,却笑吟吟地听着这些人的议论。报纸这一事物,其实从江南省开始就有了,只不过在京师民众的眼里还觉得特别新鲜而已。
报纸是朱斌手里另一最有利的武器,他是朝廷的喉舌,是自己可以利用的庞大的舆论工具。类似于传单之类的东西已经被朝廷严令禁止私人张贴,就连陵社之类的组织想要张贴,也必须得到当地官府的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