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页

钱谦益和侯方域大喜,黄溪这是在暗示自己向陵社开火。只要今日能把这事办妥当了,等传到武英王耳里,岂有不得到重赏的?也许,在小圆三酌楼,便是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了!

第337章 残忍的笑容

双方谁都明白,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辩论,无论是谁输了,复社和陵社这两个他们的组织,在声望和威望上,都将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会因此而动摇到它们的根本!

陵社的归庄率先发难。在他心中看来,以传统儒家的观念视之,继承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是老祖宗传来下的,那就必定是正确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至于“父之道”正确与否,则是绝对不可深论的。

在陵社人士的心目中,祖宗法度是不可变的,只要是变更祖宗法度就是罪名,根本不同考虑当变不当变。庄甚至宣扬越变法越退步、越变法越亡国的言论,主张谨守“祖宗之成法”,以“世世相承,无有穷期”。

其实,陵社之所以那么强烈反对变法,除了观念上的保守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利益的贪执与自私,陵社,或者可以称其为保守派,之所以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现在的法制对于他们这个阶层最为有利。

这场辩论从归庄开始,陵社陆续有人上来发表他们的“高见”。复社成员也不说话,只是让他们尽情发挥。那张溥见自己的弟子,将曾经的弟子说的哑口无言,也不禁大是得意。

“各位贤良之见解,真正让黄溪叹为观止。”待带一个时辰后,陵社人这才陆续发表完意见,黄溪鼓掌说道:“不过有争必有辩,不知复社各位贤良以为方才陵社言语如何?”

复社从一开始就是制定下的后发制人的策略,见陵社已经说得七七八八,侯方域这才微笑着道:

“老师果然带得的好学生,侯方域深表佩服。不过侯方域偶读史书,却曾听说管仲变法而恒公霸业成;商鞅变法而秦国一跃成为强国;神宗变法而增强大宋国力。到了本朝,张居正之‘一条鞭’法,而使我大明国库充盈。让侯方域不懂的是,这些古人曾经用过的,做过的,为什么到了现在就不成了?别的不说,且说本朝太祖,驱逐蒙元鞑子之后,废除连坐法等等各种针对汉人的法规,莫非这不是变法?莫非太祖登基之后,皆因那是前人制定下的法规,因而绝不能动?绝不能改?侯方域愚昧,还请各位贤良赐教。”

侯方域这人人品虽差,但读的书却多,为人又聪明异常,引经据典一张嘴说起来又是伶牙俐齿,滔滔不绝。他说的明太祖朱元璋改元朝制度,本就是偷梁换柱,调换概念。朱元璋改蒙元之法本就是改朝换代的事情,是为所有汉人能接受的。但到了侯方域的嘴里,却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变法”。虽然朱元璋和朱由斌同样是个“变”字,但此“变”非那“变”。两者间变的程度、方式、目的、效果大不相同,就两出发点也根本不一样。但这样一说,却让陵社的人一时不知该从何处接口。

钱谦益接口道:“变法,变法,唯有变才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安乐,这是天下人尽知的道理,便连那为人所不齿的阉人刘谨亦知道变法,以寡妇再嫁而减轻百姓负担,难道连先生这样的大良却不如一阉人吗?”

张溥听得目瞪口呆。大明武宗年间,太监刘谨把持朝政,是为“八虎”之首。但在武宗无暇打理国事,太监刘谨专政之后,这位在历史上向来遭人咒骂的宦官,却绝非无能之辈,也从来没有将国政当成过儿戏。

他完善了官员制度,在打击官员失职和贪污腐败上不遗余力。他的一套改革措施还包括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等等。以及寡妇必须嫁人,死后不安葬者立即火化等等一系列变法,都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当时百姓们沉重的负担……

最值得一提的是,刘谨虽为宦官出身,但他专权期间却禁止太监干政,限制宦官权力,他的亲信都是外臣,如内阁学士焦芳、刘宇、曹元,尚书毕亨、朱恩等,并无一个宦官,以至刘谨以太监的身份出身,却反而遭到了内廷嫉恨。

复社本就是有备而来,为了这场早晚会到来的辩论,不知下了多少苦功。而反观陵社众人,却都是仓促应战,在复社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