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帝再次忍不住看了眼对方的大肚子,总觉得女儿这般毫无顾忌的说什么‘黑吃黑’,会教坏还未出世的孩子。
赤罗大军可不似大安人,总要讲个什么仁义礼智信,靠着四处征战与掠夺发家的赤罗,吃足了战争的红利,恨不得将全世界的地盘都纳入自家版图。
知道东方还有大安这么个国土面积辽阔,资源富饶,人口规模多达上亿的东方大国,他们当然不愿放弃。
所以他们这次的战前准备做得十分充足,目标也很明确,誓要一雪前耻。
而赤罗大军向来奉行的是走到哪里抢到哪里的风格,所经之处,说是宛如蝗虫过境也不为过。
投降快的国家,在被抢掠一番外,还能留下一□□气,沦为对方的附属或殖民地。
所有试图反抗的国家,基本都会落得个国破家亡,幸存国民沦为奴隶被贩卖与驱使的下场。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大安的军队可将赤罗大军赶回老巢,就能名正言顺的接手已被对方给侵占下的地盘,算是己方战利品。
听说赤罗大军再次卷土重来的机会消息,朝堂上的一部分主和派大臣,持与正宁帝相似的态度,就是遣使和谈,理由便是两国距离甚远,实在没必要起征战,令双方皆两败俱伤。
以原内书省秦侍中,后来升任阁老的秦阁老等人为首的主战,他们也都坚定的认为,对于这种胆敢一再征东的大敌,一定要不惜代价的全力应战,将对方打残、打怕,打出大安战无不胜的威名,才能让对方知道大安的厉害。
主和派认为,大安上次已经将对方打残过,可是事实证明,对方不仅没有因此而对大安生出忌惮,反而愈挫愈勇,仅时隔数年便卷土重来,报复心强,这般下去,只会更加深彼此间的仇恨,且被这种无休止的战争削弱各自的国力。
有一说一,这些朝臣们出于各自的立场,说得这些道理都很有道理,可是世事难两全,何殊不仅要考虑大安的当下,还要为大安筹谋更好的将来。
所以她一直不吝投入的大力发展国防与军队建设,只为能在大安需要的时刻,可以凭借无人能匹的强战斗力,竖立起大安在这个时空中的强势地位与威望。
就算明知这种战争将会为大安带来巨大损失,何殊也不会退缩,所以她顶着巨大压力,坚持选择主战派的意见。
至于说什么为腹中孩子积福,在她看来,能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国力强大,盛世太平的环境中生活成长,就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沈卓是最为了解她的心思与打算的人,也是态度坚定的主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