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回首望长安 陆尚恩 1250 字 2022-10-19

其实他不用如此——陆暄在这方面十分心大,绝不可能发觉。待到谢文襄回归朝堂,她三天两头逃学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数日后,长安有些不情愿,也有些期盼,被陆暄拽上了入宫读书的马车。

第29章 晚舟归澜(二)

国子监自然与民间书院不同,目之所及,皆是雕梁画栋、花团锦簇,鱼贯而入的学生个个衣着不凡,要么是皇亲贵戚,要么是权臣后人。

谢文襄穿着一袭朴素的青衣,倒是和普通的教书先生差不了几分。他年近半百,负手而立,看见谢清、陆暄一齐带着长安过来,露出和蔼的笑颜。

长安行礼:“见过谢大人。”

谢文襄赞许地点点头,他与陆家相熟,早就从严岭那儿了解了长安的勤奋。哪儿有夫子不喜欢勤奋的学生的?今日一见,陆炀这位“义子”年纪轻轻,便行事沉稳,彬彬有礼,更是让人心生喜爱。

三人与老师打过招呼,一同走进明室。陆暄轻车熟路地往最后一排走去,掀起衣摆坐了下来,动作如舞剑一般行云流水,她拂了拂笔筒上的一丝灰尘,突然反应过来,抬头笑嘻嘻道:“啊,小长安得好好听老师讲经,你去跟谢清坐前面,快去。”

谢清也笑道:“你啊,从来都不改——长安你看看,空着的位子都可以挑,我一般会坐在窗边,偶尔读书烦躁了,就看看外面的树木花草。”

长安点点头,道:“我和谢大哥坐一起。”

他没再坚持用“谢公子”这种生分的称呼,却也做不到像喊陆暄姐姐那样,以亲昵的“哥哥”相称。只是与谢清相处时间越久,便愈加明白何为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

怪不得陆暄会如此待他,长安暗想,这样温润如玉的君子,任谁都会敬重三分吧。

不出片刻,长安便发现自己想错了——敬重君子的人往往也是君子,这话放在小人身上,是不中用的。

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贵公子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身后一左一右,伴着两个唯唯诺诺的书童。

此人乃是当年的户部尚书的外孙,伍念之。伍小少爷的母亲并未嫁至京城,无奈户部尚书觉得用女儿换来世家联合以得自身利益,有些对不起她,这份愧疚也随着他年纪增长、华发丛生,转移到了小外孙身上。他四处托关系,把伍念之接到了京城,让他也来国子监读书。

伍念之少不更事,竟在宫里也敢横着走,多数时候,大家看在他外祖父的面子上,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宁人息事罢了。可伍念之父母不在身边,尚书日理万机,疏于管教,家里的仆人都看他脸色,哪儿敢说教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