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页

很快,李大夫的摊位前再次排起了长龙。

原来,经过初念的介入,很多冲着济仁堂半块馒头来的假患者都走了,留下了的都是无力看诊的真患者。初念便与他们商量,一文钱的诊费照付给李大夫,但还是按照先前的做法,但看诊结束后还会退给他们,李老大夫实际收取的诊金,则由初念这边统一支付。条件是:这些患者们必须拿着这退回的一文钱,继续去济仁堂要馒头,天天去要。

这样,真正患病的流民们不仅在李大夫这边看了病,诊费转脸还给退回来,回头还能去济仁堂领半个馒头,这样的好事谁不乐意配合?但凡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来让李大夫看,队伍不仅不见减少,那些先前不好意思来压榨李大夫的,也都拖家带口的来了。

初念对李大夫唯一的要求便是:先前那些找他退过钱的,拒不接待。

李大夫年纪不小了,但记性很好,果然那些退过钱的,一个不漏,全都赶了出去。

第66章 眼疾 便是还了前世的人情了。

济仁堂知道李大夫那边来了个惹不得的人物, 只能咬牙切齿,想把这件事无声无息地了结,流民们再来要馒头便道没有, 不再给了。

只是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还能是他们说给便给, 说不给便不给的吗?

那些流民拿着从李大夫那边退回的铜钱, 将济仁堂围的是水泄不通,坚持要让掌柜的兑现半个馒头的承诺。便是济仁堂报了官, 官府的人来听说了事情的原委,也道是他们不占理, 加上流民太多, 法不责众, 只能勒令济仁堂兑现承诺,赶紧将事态平息下去, 以免造成骚乱。

济仁堂无奈, 只好继续发馒头。每日医馆门口领馒头的流民排成长队,衣衫褴褛,混乱不堪, 闹得其他病人都不敢上门, 生意凋敝不说,后厨蒸馒头的笼屉从早到晚就没歇过火, 如此这般坚持了大半个月,再也熬不住了。

那掌柜的带着坐堂大夫,低眉臊脸地来到李大夫的摊位,向他赔礼认罪,好话说了一箩筐,才让初念点了头, 答应不再搞他们了。

免费看诊半个月,该看过的病人也都看过一遍了。其间不乏有人因为没钱买药吃,初念甚至出面购置了一批平价且实用的常用药材,免费供李大夫开方。

如今济仁堂低了头,李大夫跟他们的恩怨算是了结了,初念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对李大夫的医术有了充分的信任,便邀请他去益善堂坐诊,李大夫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考虑到一家老小的生存,还是应了下来。

得知此时,南城的流民虽然不舍,但也无话可说。毕竟李大夫对他们已经恩同再造,总不能阻了他的谋生之道。

而李大夫到了益善堂后,初念便将他的一家老小都安置妥当,他与益善堂的另一名坐诊大夫,则在南城另赁了一个医馆,每日轮流去坐诊,依旧是免费为流民看诊,却再也不必为诊金担心了。

李大夫在南城义诊这么久,南城的流民多多少少听说过他的事迹,原以为他被初念招揽,就此离开南城,从此不再过问他们了,没想到他只是跟着初念去东城安置了一番,不久还是回来义诊。不仅免费医治,还有一个医馆便宜供药,心中感激不尽,每每看诊时,总是口中念叨着他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