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页

尹志忠句句有理,杨氏不能反驳,等他说完,方才委委屈屈道:“那能如何?等了三年,盼到了新帝,本以为凭着秀儿的容貌和才情,进宫是十拿九稳的事儿,哪能想到,初选都没过,如今秀儿已到二九,再不定下来,就更难找了。”

说来,杨氏亦是怨。把持初选的便是惠太妃,为了让自己侄女上位,把才貌出众的秀女全都挡在了初选,连天子的面都未曾见着。

而今,人没了,死者为大,杨氏说不得什么,但要做到释怀,也不可能。

想想惠太妃的侄女比秀儿还小,又是被弃的妇人,都已乘上了帝辇,伴在君侧,而她的秀儿,连个如意夫君都寻不着,杨氏实在意难平。

“那位荣国夫人倒是了得,不到十七的年岁,我们秀儿也只比她大个一岁不到,又是黄花大闺女。”

说到这里,杨氏看向夫君,带着希冀:“选秀那会儿,是形势所迫,不然凭秀儿的才貌,不可能进不去,一个被休弃的商户女都能---”

“够了,适可而止。”尹志忠这会儿也是烦扰,不仅为了自己的前程,还要为年岁渐大的女儿婚事操心。

“往后这话,你休要再提,尤其你那些娘家人,不要听风就是雨。”

尹志忠在平京一家独大,身边亲眷也跟着受益,只要不是大错,一些小恩小惠,他都睁只眼闭只眼,但不意味着,他真就听之任之,放纵不管。

杨氏在夫婿这里吃了瘪,心里更是委屈了,翌日,到府里作客已有数日的娘家嫂子来劝:“你也是一根筋,非要同大人提,这事儿,本就是后宅的事,哪能按前头的规矩来。”

“不按规矩,那你说如何去办?”杨氏把在夫婿身上受的气,撒在了嫂子身上。

娘家嫂子也是逆来顺受,还能笑呵呵应下,给杨氏出主意:“这女人的事啊,还得找女人。”

因着沈旖有孕,皇帝打算多在平京休整两日,反正离京也只有不到的一日路程,也是不急。

沈旖到哪里都是养胎的命,住哪里,于她而言区别不大。

然而到哪里,她也很难真正清清静静养胎,皇帝人前弄那样一出,她这夫人,当真是皇帝养在外面的夫人了,会来事的,抓住了风向,就把帖子递上来了。

最先投来拜帖的是右相夫人,沈旖对她说不上有多深的好感,但也无恶感,归到可以交往的那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