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许氏本就是个软性子,被陶婶这么一说,听起来有些道理,不禁道:“莫说人不在了,即便在,又该如何放。”

陶婶一听有戏,忍着激动的心情,竭力平静地讲起了故事:“奴婢老家有个陈员外,四十好几的鳏夫,娶了个新妇,年方十八,夫唱妇随倒也美满,可惜好景不长,没两年陈员外就得急症没了。陈员外的老父亲倒是还在,看新妇尚且年轻,动了慈悲心,便替儿子写了放妻书,放了新妇自由。后来啊,陈家有难,新妇再嫁之人在当地颇有些面子,又极为宠新妇,竟是不计较新妇过往,帮陈家度过了难关,后来两家更是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当地也是一桩美谈呢。”

许氏如今礼佛,愈发讲求缘法功德,听后感慨也深:“这便是结善缘,种善果,因果轮回,不可轻慢。”

“可不是,”陶婶唏嘘两声道,“陈老爷子大善人,有功德在身,福寿也满,我们那地的人儿,竟无一人活得过他。”

许氏不由想到自己夫婿,问了句:“那陈老爷子花甲几何?”

陶婶笑眯眯道:“八十有八,尚在呢。”

八旬晋八,将至九旬,那可真是老天厚爱,福寿深泽。

卫家上数十代,可没这样长寿的。

国公爷又是个武将,常年在外,安危难测,儿子走的也是国公爷的老路,许氏茹素礼佛,不光为自己,更是替夫和儿子积攥福德。

如今儿子不在了,她不能再失去夫君了。

许氏沉默良久,看似反应不大,内心却早已是千回百转。

“可圣上赐婚,”许氏仍有顾虑。

陶婶长叹一声,似是惆怅:“人都不在了,还作什么数。”

兴许,巴不得呢。

许氏彻底不做声了。

陶婶目的达到,便也不再多言,默默立在一旁,不动声色地觑着许氏神色。

卫家一举一动瞒不过皇帝设下的眼线,没两日就有线报呈到了他案桌上,此时的显帝正拥着新妇啖食荔枝,白生生果肉,喂入那红艳艳的唇,小口细细的嚼,毫无勾引的意识,却比后宫那些搔首弄姿,刻意讨好的女子,更为撩他心动。